怎么说你才会听?如何在亲密关系中提建议-资讯-知识分子

怎么说你才会听?如何在亲密关系中提建议

2018/09/14
导读
“你需要听听我的建议吗?”

图片来源:Pixabay.com


撰文 | 吴舫(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讲师)



有时候伴侣或者亲密朋友向你吐槽烦心事,你好心支招,对方却不领情,怪你不够贴心,不懂怎么安慰人。有时候同样一个建议,不熟的人说你能听进去,父母或者伴侣提出来你却会暴跳如雷。这些“怪事”是不是经常发生?


为什么提建议会伤感情?


“怪事”不怪,提建议本身就是难事一桩。向他人提建议本质上讲是有损对方“面子”的行为,因为提建议的潜台词是,没有别人的帮助你就解决不了问题,这种假设往往会伤害对方的自尊心。此外,在权力关系不太平等的亲密关系中,比如父母和未成年子女或者某些情感关系中,强势的一方向弱势的一方提建议,往往会使弱势的一方有不得不接受的压力,弱势方会觉得自己在关系中失去自主权,从而产生更多不良情绪。


哪种建议最伤感情?


人在遇到困难时最先想到的往往是家人、伴侣和朋友。因此,在需要帮助时,大家通常会向这些最亲密的人寻求建议。Feng 和 MacGeorge在2006年的研究发现,关系亲密度和建议被接受的可能性呈正相关,也就是说,越亲密的人提的建议越有可能被采纳。


然而,Feng和 Megan 在2017年的研究发现,研究参与者经常会在对方没有提问的情况下主动向亲密的人提出建议,这种建议被称作未经征求的建议(unsolicited advice)。二位学者认为,这种未经征求的建议常常为亲密关系带来负面影响。当亲密关系中的一方倾诉自己的问题时,他的初衷可能是寻求安慰和理解,感受倾听,或者只是单纯地分享自己的遭遇,但倾听者有时会错误地解读倾诉者的初衷,认为他是在寻求建议。这种误解往往会导致倾听者提供的支持并不是倾诉者期待的那种,从而激发矛盾。比方说,你的伴侣下班回到家,告诉你今天TA被老板骂了,很不开心。TA可能只是想让你安慰安慰自己,可你却说:“这件事你确实有不对的地方,下次应该注意A、B、C三点。”这时,你的伴侣很可能因为你说的不是TA想听的,觉得你不够善解人意,而你却觉得自己一片好心却没被认可,觉得很委屈。这就是错误解读对方意图而导致的矛盾。


既然未经征求的建议很可能给亲密关系带来负面影响,那么为什么很多人还是会“不由自主”地向伴侣提供呢?Feng 和 Magen 从现有文献中总结出五个可能的原因。


第一,主动提出建议能够缓解建议提出者的焦虑。关系越亲密,大家越关心彼此。因此,当亲密关系中的一方向另一方倾诉问题时,被倾诉的一方会迫切地希望帮助对方解决问题。这种迫切的希望会引发被倾诉者的焦虑,所以他会迫切地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试图尽快帮对方解决问题,从而缓解自己的焦虑。有时候亲密关系的一方提建议时会说“我都是为你好”,这句话其实是不准确的,除了为对方好之外,提建议也是在缓解自己的焦虑。


第二,在亲密关系中,大家往往认为主动提出建议并不会伤害对方的面子,觉得已经这么熟了,对方应该知道我没有恶意。


第三,与第二条类似,大家往往觉得关系越亲密,提出的建议越有可能被采纳,因此更有提建议的动力。


第四,有时候在亲密关系中,倾诉困难这一行为经常自然而然被诠释成征求建议。被倾诉者常常会觉得,我们是最亲密的人,既然你向我诉说,一定是想让我帮你解决。


第五,在亲密关系中,人们可能会意识不到自己正在提建议。比方说,换季时父母可能会打电话给子女,提醒子女穿秋裤。这也是一种未经征求的建议,可是父母一般不会觉得自己在提建议,而是觉得这只是日常对话的一部分。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亲密关系中经常会出现未经征求的建议,而这种建议又经常会给感情带来负面影响。那么,对于最亲密的他们,我们到底应该怎样提出建议呢?


怎样说你才会听?如何在亲密关系中提建议


Feng 教授提出的整合建议模型(The integrate model of advice-giving)认为,建议在对话中出现的顺序很重要。把握好提建议的时机,会使对方感受到更多的善意和更少的威胁。


首先,在建议之前应当有适当的情绪支持。也就是说,提出建议之前,应当先安抚对方的情绪,让他感到来自你的关怀和温暖。同情、关切等心理支持能够帮助对方缓解焦虑,减少悲伤、恐惧、愤怒等负面情绪,也可以帮助对方恢复自尊自信,提升解决问题的信心。因此,在提建议之前先提供适当的情绪支持,不但可以让对方心情更好,而且可以营造一个良好的沟通氛围,为接下来的沟通做好铺垫。


其次,在提建议之前也应该先充分了解和分析对方遇到的问题。提建议的人通常会认为对方已经准备好接受建议,可是这种假设常常是不准确的。有时候即便是对方主动寻求建议,他也很可能根本没有做好接受建议的准备。如果此时强行提出建议,很可能会得到负面反馈。因此,在提供情绪支持之后,提建议的人还应该充分询问对方的情况,和对方一起分析遇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供一些知识和信息补充。


虽然询问情况和分析问题也是向他人提供信息,可是此类行为与提建议有本质不同。询问情况和分析问题重在充分理解对方的情况,是引导对方充分地表达自己的面临的困境,了解问题相关的细节,而提建议则是帮对方指出解决方法。Feng 认为,询问情况和分析问题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因为只有在充分了问题的细节,建议提出者才可能利用充分的信息,更好地提出解决方案,而对方也会对建议质量有更高的评价,从而更愿意接受建议。


适当的情绪支持和情况问询分析为提建议做好了铺垫,但这并不说明我们可以“想怎么提就怎么提”。Feng教授及同事在另一个研究中发现,提建议要注意方式方法。首先,我们应当充分照顾对方的自尊心。我们应当理解,向自己最亲近的人诉说自己遇到的困境,本身已经是一件很伤自尊的事情了。试问,谁不想让自己的家人朋友看到自己成功的一面呢?因此,在提建议时我们应该比日常对话更加礼貌和谨慎,尽量避免伤害对方自尊的表达方式。


此外,我们也应当用符合社会交往准则的方式提出建议。每一种亲密关系都有符合社会交往准则的互动方式。比如,在我们的文化里,应当尊敬父母,与伴侣平等相处。在提建议时,我们也应当适当注意这些社交准则。如果像教育孩子一样给父母、伴侣或者朋友提建议,那么即容易伤害对方自尊,也可能使对方产生逆反情绪,不愿意接受你的建议。


研究者也提到,在对方征求建议的情况下,这些方式是更有效的。因此,我们在沟通过程中,应当充分了解对方意图。如果对方并不需要建议,那么只要提供情绪支持、帮助对方分析问题即可。如果对方真诚地向你询问,那就说出自己的建议。充分了解彼此的需求是沟通的要义。怎么知道对方需不需要自己的建议呢?如果是长期生活在一起的家人或伴侣,可以通过生活的经验进行推测。如何推测不出,不妨礼貌地询问对方:“你需要听听我的建议吗?”这样会比直接提出建议效果更好。


最后,亲密关系中最重要的是相互理解。作为建议提供者,我们应当理解对方的敏感:能说出自己的困难已经需要很大的勇气了,我们不能再继续伤害他的自尊。同时也要认识到,提建议并不是完全为了对方好,帮助对方解决问题也是在缓解自己的焦虑,提升自己的心理福祉。


作为建议接受者,我们也应该理解对方的焦虑是出于深切关心。他可能听起来语气急躁咄咄逼人,那并不是因为觉得你无能,而是发自内心地希望你早点摆脱困境开心起来。 

 

参考文献:

1. Feng, B. (2014). When Should Advice Be Given? Assessing the Role of Sequential Placement of Advice in Supportive Interactions in Two Cultures. CommunicationResearch, 41(7), 913–934. https://doi.org/10.1177/0093650212456203

 

2. Feng, B., Jang, J. Y., Kim, I., & Wang, B. (2017). Explain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Integrated Model of Advice-Giving in Supportive Interactions: The Mediating Roles of Politeness and Normativeness. Communication Quarterly, 65(4), 402–418. https://doi.org/10.1080/01463373.2017.1279676

 

3. Feng, B., & MacGeorge, E. L. (2006). Predicting receptiveness to advic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blem, the advice-giver, and the recipient. Southern Communication Journal, 71, 67–85.


Feng, B., & Magen, E. (2016). Relationship closeness predicts unsolicited advice giving in supportive interactions. 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 33(6), 751–767. https://doi.org/10.1177/0265407515592262


参与讨论
0 条评论
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
订阅Newsletter

我们会定期将电子期刊发送到您的邮箱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