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光可欺骗面部识别软件;“浪费基因”抵御过度肥胖 | 播报-资讯-知识分子

红外光可欺骗面部识别软件;“浪费基因”抵御过度肥胖 | 播报

2018/04/07
导读
4月8日,走进一周有趣、有料的科学新闻。


► 跟踪前沿进展,掌握最新动态


撰文 | 黄    华、惠家明、冯水寒

责编 | 叶水送



  


3275B7806418EAA26C8E0117ECFF8675A43A9CB8_size70_w864_h681

No.1 红外光可欺骗面部识别软件


最近,复旦大学和阿里巴巴的研究人员在arXiv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提出一种可以通过不可见的红外光来欺骗面部识别软件的方法。研究人员利用安装在帽檐的红外 LED 灯照亮面部的特定部分,这些红外光人眼不可视,然而可以被大部分摄像头捕获,并改变摄像头捕获照片的红色分量分布。这一攻击方法不仅能使面部识别软件无法识别出人员的原始身份,甚至将摄像头前的人识别成特定的人员,比如音乐家Moby或者韩国政客李会昌等。这一论文揭示了红外光对抗对面部识别软件的严重威胁,并反映了现在的面部识别技术仍然称不上安全和可靠。对于正在大规模使用监控摄像头和面部识别软件的地区来说,这一研究应该引起其使用者的警觉。 

链接:https://arxiv.org/pdf/1803.04683.pdf


 

No.2 神经听力损失患者为何难以区分不同声音?


患有神经性听力损失的人不一定完全耳聋,但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无法在嘈杂环境中分辨不同的声音。对于其中原因,学界多有猜测而没有定论。近日,波士顿大学Lengshi Dai博士及其团队找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利用听力测试和脑电图,该团队对比了普通人和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面对不同声源的反应。实验发现,健康人可以分辨声音的空间位置来源,从而挑选自己需要听的声音,并以脑皮层的抑制活动去除杂音干扰。而患者则难以判别不同声音分别来自哪里,导致大脑无法去除杂音,各种声音被混合在一起难以区分。该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的PNAS杂志。

文章来源:http://www.pnas.org/content/115/14/E3286

图片来源:https://www.solvibrations.org/from-ear-trumpets-to-digital-hearing-aids/



 

No.3 东南大学研发出自动变色仿生材料


在自然界,许多动物体表的颜色不是色素,而是特殊的“结构色”。结构色是物体表面显微结构反射光波的结果,不因时间或化学处理而褪色,因而有着极大的应用前景。其中,能不断变色的结构色材料更是热门所在。然而,目前这类材料想要变色必须要外界干预,导致在应用上有许多限制。为此,东南大学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团队开发了新型自律变色的结构色材料。他们受变色龙皮肤的启发,尝试以水凝胶为基础,配合心肌组织制作材料。随着心肌细胞有节律的运动,材料得以跟随着改变颜色,实现变色的“自律”。目前,其研究已发表于最新一期Sciecne Robotics。

文章与图片来源:http://robotics.sciencemag.org/content/3/16/eaar8580



 

No.4 小分子提升人类多能干细胞基因组编辑效率

人类多能干细胞(Human pluripotent stem cells,hPSCs)是一类能自我更新、自我复制的多潜能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分化成不同类型的人体细胞。而CRISPR-Cpf1系统作为一种新发现的基因编辑系统,其工作原理与之前的CRISPR/Cas系统类似,但由于Cpf1蛋白相较Cas9蛋白更小、更简单,将CRISPR-Cpf1系统植入细胞相对更容易,CRISPR-Cpf1也可能是一种比CRISPR-Cas9更好的基因编辑系统。近日,浙江大学祝赛勇教授课题组研究证明CRISPR-Cpf1能够高效地实现人类多能干细胞的基因敲除和敲入。同时,他们构建了针对人类多能干细胞小分子高通量筛选的平台,基于该平台,他们筛选得到能够显著促进CRISPR-Cpf1介导的精准基因组编辑的小分子VE-822和AZD-7762。这一研究在国际学术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在线发表。而由人类多能干细胞、CRISPR-Cpf1基因组编辑系统以及小分子化合物结合建立的细胞模型,为疾病研究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实验平台,在机制研究、疾病模型、药物筛选、基因治疗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链接及图片来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18-03760-5

 

No.5 “浪费基因”抵御过度肥胖


近年来,肥胖成为了大众关心的话题,而膳食脂肪的肠道吸收效率是决定个体是否容易肥胖的主要因素。目前,脂肪的吸收是如何控制的以及它是如何导致肥胖这些机制尚不清楚。早在1962年,James Van Gundia Neel提出节俭基因理论,解释了为什么导致糖尿病的基因没有被自然选择淘汰。近日,厦门大学林圣彩教授及其团队在国际学术杂志Cell Metabolism上发表封面文章,阐述了与节俭基因功能相反的“浪费基因”抵御肥胖的机制。研究表明肠道中的AIDA蛋白质(该团队于2007年首先发现并命名)在脂肪吸收和储存的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介导的内质网降解途径,通过降解脂肪合成途径的酶,限制膳食脂肪在肠道中的吸收,进而抵御过度肥胖。这一发现也为肥胖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文章与图片链接:http://www.cell.com/cell-metabolism/fulltext/S1550-4131(18)30132-3


FC7721F663AFD937FE37C8F031B88B5B3DF1BA57_size80_w900_h600

No.6 “家长控制”类软件可能会适得其反


随着互联网环境的日益复杂,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使用软件来限制孩子在电子设备上的访问权限,以减少网上信息的负面影响。可最近的研究却指出,使用家长控制功能的软件实际上可能会适得其反。 佛罗里达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这些软件大多有过于严格的控制,在不同程度上侵犯了儿童的隐私,并且让父母成为“甩手掌柜”。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这些软件虽然可能控制大部分的使用,但是最终很少能保证儿童的在线安全。研究人员指出,父母的参与和交流比使用家长控制软件能更好地引导儿童避免受到网络不良影响的侵害,依赖家长控制软件往往只会降低儿童对网络侵害的反应能力。这一研究的完整结果将在人机交互领域的顶级国际会议 CHI 2018 上发布。 

链接: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8/04/180403144447.htm


制版编辑: 斯嘉丽

参与讨论
0 条评论
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
订阅Newsletter

我们会定期将电子期刊发送到您的邮箱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