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评论:中国女性科学家有待切实占领“半边天”-资讯-知识分子

《自然》评论:中国女性科学家有待切实占领“半边天”

2018/05/02
导读
我们需重视中国科研领域的性别差距问题,并采取多种举措消除现有的性别偏见。

屠呦呦是中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科学家


撰文 | 李    可

责编 | 陈晓雪


   


5月3日,《自然》杂志发表了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科技与社会发展研究所马缨、赵延东等人的评论文章“弥合中国科研领域的性别差距”。文章指出,中国的资助机构已经明确承认科研领域存在性别偏见,并正在为改变这一现状做出努力,但实现真正的平等“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文章主要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为例,阐述了中国的政府和科研机构为帮助女性推进科研事业发展而采取的多项切实措施及成果,以及科学家群体对近期政策的态度。

 

据了解,马缨和赵延东对于女性在科研领域的地位这一课题有着长期的关注和深入的研究,参与了其中一些重大政策的制定,同时在国内发表过多篇相关文章,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女性科学家成长发展的政策及其效果”,“新时期女性科研人员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等。该评论文章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杂志发表,反映出科研领域的性别差距在中国及全球范围内的受关注程度。


评论指出,在20世纪中叶的毛泽东时代,“妇女能顶半边天”是一个流行的口号,强调女性在公共和私人生活中的同等重要性。尽管中国使用了这些口号,并比很多国家早几十年将男女平等写入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国家保护妇女的权利和利益,实行男女同工同酬,培养和选拔妇女干部。”),性别差距依然存在。比如,截至2017年,只有6%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是女性。中国近年来对人才的需求增加凸显了对更多女性科学家的需求。与此同时,中国与国际社会的联系日益紧密,使人们对性别不平等的担忧更加突出。


自2010年起,中国政府机构号召从政策上入手平衡职业上的男女比例,为女性科学家提供支持。201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将申请青年科学基金的女性年龄上限从35岁提高到40岁,而男性的年龄限制在35岁;为杰出的青年科学家基金设立了更高的年龄限制(男性38岁,女性40岁);另一项新政策允许妇女因产假申请延长国家自然基金委项目的期限(而不是资助金额),最高可延长24个月。同样在201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承诺增加女性科学家在评审小组中的人数。


这些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11年,申请青年科学家基金的女性比例从2010年的37%上升到48%,来自女性的申请增加了94%,达到25694个,大约三分之一的人年龄在36岁到40岁之间。在同一时期,男性的申请增加了23%,达到28397人。而在此前一年,男性和女性的申请人数分别上升了25%和31%。2011年,女性获得资助的比例也从2010年的33%上升到43%,并且一直保持在这个水平。


来源:Ma et al. , Nature 2018


2016年,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科技与社会发展研究所对5800名科学家做了调查,询问他们对于性别角色和近期政策的态度。70%的女性科学家对这些措施持积极态度,而男性科学家中有60%认为提高年龄限制对其领域有积极作用,但只有39%认为女性评审的增加有利于所在领域的发展。


来源:Ma et al. , Nature 2018


尽管如此,普遍的性别不平等依然存在。评论引用了2015年的一项研究,87%的女大学生在求职中遭遇性别歧视。即使是在科学家群体,性别偏见也影响到女性的事业发展。32%的女性科学家表示,她们在初次求职时遇到过只想招男性员工的雇主。只有48%的男性不同意如下陈述:男性比女性更适合当项目主持人。


文章最后认为,中国社会,特别是科学界,正在经历巨大的变革,直接的政策变化正在发生作用。然而,作为一个资助机构,国家自然基金委的作用是有限的,社会上的各种障碍阻碍了女性与男性享受公平的竞争环境,我们需重视并采取多种举措消除现有的性别偏见。女性科研工作者真的要占领“半边天”,还需各方的努力。

 

相关阅读:

女性学者严重流失:国内学术机构性别问题调查报告

推动学术界性别平等: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一张图告诉你“她们”都去哪儿了


参考文献:

1. http://nature.com/articles/doi:10.1038/d41586-018-04996-3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女性科学家成长发展的政策及其效果,《中国科学基金》, 2016 (5) : 403-409

3. 新时期女性科研人员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科技中国》,2018 (4) : 81-82


制版编辑:斯嘉丽 |


参与讨论
0 条评论
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
知识分子是由饶毅、鲁白、谢宇三位学者创办的移动新媒体平台,致力于关注科学、人文、思想。
订阅Newsletter

我们会定期将电子期刊发送到您的邮箱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