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色,性也:审美的生理奥秘
2022/04/04
导读
当然,对于人类的生存来说,味觉是更加根本的判断依据。味觉可以大致分为五类:酸、甜、苦、鲜、咸。我们熟悉的辛辣味,可以归到苦中。根据进化美学,味道是食物营养和威胁的直接信号。甜是糖的味道,意味着能量;咸,用于维持身体生理盐分的稳定;酸,帮助调节身体的酸碱平衡;苦,则提示食物的毒性;而鲜,则是蛋白质的味道,是人体代谢所需的基本物质。通过酸、甜、苦、鲜、咸的引导,我们基本可以判断食物的类型,满足营养所需,达成生理平衡,保障身体的安全[2]。气味信息在鼻中被收集之后,被集中送到大脑中的嗅球进行处理,然后再发送到前嗅核、嗅结节、杏仁核、梨状皮质和下丘脑。味觉信息则被送到了脑岛、丘脑、下丘脑和海马体。最后,嗅觉和味觉信号都会被传输到眶额皮质。而眶额皮质是人类产生愉快、尴尬、愤怒、悲伤等情绪的神经区域。我们之所以能通过嗅觉和味觉,感受到来自食物的快乐,与脑中一种非常重要的神经递质——多巴胺(dopamine)的释放有关。多巴胺是一种有机化学物质,1957年, 由英国研究人员凯瑟琳·蒙塔古(Kathleen Montagu)首先发现,主要出现在脑细胞和肾上腺细胞中。在大脑内部,多巴胺在执行功能、运动控制、动机、强化行为、奖励,以及泌乳和性满足等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由于多巴胺激活时,会让人“感觉良好”,体验到快乐,多巴胺又被称作快乐物质。当然,后来发现,多巴胺更多和欲望相关,而不是直接导致快乐。多巴胺能细胞群和神经回路组成了神经调节性多巴胺系统。奖励系统即是多巴胺发挥作用的系统之一。食物可以直接激发我们的快乐。其中,以巧克力表现得最为典型。早在2600年前,玛雅人就开始消费巧克力了[3]。这种由可可豆粉、水、蜂蜜和辣椒粉制作的食物,具有特别的魔力,曾经令当年的西班牙征服者为之着魔。著名的生物学家林奈,把巧克力称为“上帝的食物”。巧克力中含有超过350种成分,作用于三种神经递质:多巴胺、阿片和大麻素,它们是奖励系统的化学基础。巧克力的主要成分是糖,糖是能量的来源,具有安神作用。在一个哭泣婴儿的舌上滴一滴糖水,就可以让他/她安静下来[4]。糖又可以激发大脑的类阿片系统,缓解紧张情绪。巧克力还含有两种轻度兴奋剂:可可碱和苯基乙胺。它们可以影响多巴胺和去肾上腺素系统,兴奋神经。此外,巧克力还含有类似大麻素的成分。大麻素也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具有令人飘飘欲仙的致幻效果。
不同的审美主体在欣赏或创作艺术时,具有相似的体验,这说明人脑存在一个共同的审美神经基础。美的艺术引起美感,即是激发了这一共同的神经机制。虽然目前相关研究有限,但根据现有的成果,我们已经可以回答审美最核心的问题了,也即美感是怎么产生的,或者说美感是怎么回事?有一点我们可以肯定,我们所谓的美感就是生理快感,并不存在一个独立于生理快感的美的感受。我们在艺术活动中体验到美感时,所利用的仍然是我们脑中负责快感的奖惩系统。这一系统,大多处在大脑远离表面的深层结构中,是大脑进化的最原始部分,也是我们和多数动物共有的部分。我们有理由相信,人类的审美和动物快感具有相同的起源和生理基础。换句话说,审美就是一种生理反应。
编辑|马修
制版|马修
saixiansheng@zhishifenz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