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第五波新冠疫情有哪些教训?对于上海疫情防控有何启示?-资讯-知识分子

香港第五波新冠疫情有哪些教训?对于上海疫情防控有何启示?

2022/04/01
导读
  4.1
知识分子
The Intellectual



640

2022年3月21日,上海市闵行区某小区第二轮核酸检测启动,居民们在居民楼下排队做核酸 | 拍摄:王一苇


  导  读

2022年3月29日,国际期刊Emerging Microbes & Infections 发表香港大学生物医学学院三位学者的评论文章:2022年初香港暴发新冠疫情的教训(Lessons learned from the fifth wave of COVID-19 in Hong Kong in early 2022),总结了香港最新一波疫情的六个教训:

 1   BA.2病毒及其引起的疾病与过往人们所认知的新冠有很大的不同,最主要就是传染性很强而致病性很弱;

 2   疫情中大批未接种疫苗、未完成疫苗接种或者疫苗接种效果不佳的老人不幸死亡;

 3   BA.2感染儿童相对多见,但其致病性在儿童中并没有增强;

 4   快速抗原检测在发现感染者及保护工作场所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5   香港的医疗系统在这一波疫情中受到严重冲击但并未崩溃也不应崩溃;

 6   居家抗疫在抗击第五波疫情中发挥重要作用。
《知识分子》获授权,转载该文中文版,供读者参考。
另,就上海当前的新冠疫情,《知识分子》专访该文的作者之一、香港大学生物医学学院教授、病毒学家金冬雁,请他谈谈香港疫情对于上海的启示。




相关阅读













张作风:上海新冠疫情防控,我的四点建议

王立铭:关于上海疫情防控,对张作风教授四点意见的评论 | 争鸣


●                   ●                    
 
香港第五波新冠疫情
有哪些教训?

撰文 | 张柏轩   陈志平  金冬雁
 
目前仍在继续的由奥密克戎 BA.2亚型所引起的香港第五波新冠疫情出现了全世界最高的致死率,大约比美国高十倍,比新加坡高二十倍。从年初至今经官方公布的确诊人数超过百万,占总人口约15%,而实际受感染人数可能翻倍甚至更多,截止3月25日共死亡6749人。每日进行的万人随机抗原检测也表明3月7日当天的抗原阳性比例超过10%。


 

这一波疫情是从在21天隔离的尾段在酒店受到传染并在归家后的1月14日确诊的一位南亚裔妇女正式开始的,短短一个多月后确诊人数已破百万。在传播既快又隐蔽的奥密克戎BA.2面前,以往行之有效的密切接触者追踪、封楼、强制全员核酸检测等围堵方法相形见绌,竟在不经意间被病毒跑过并进入全社区。

 

香港这一波疫情的教训不可谓不深刻、不可谓不惨痛。本文就此提出六个主要教训。

 

第一,BA.2病毒及其引起的疾病与过往人们所认知的新冠有很大的不同,最主要就是传染性很强而致病性很弱。由于八成人口已接种两剂疫苗而九成已接种一剂,其中三分之一更已接种三针,大多数感染都是突破性感染,大量中和抗体在3至5天内出现,症状轻上加轻,而病程和排毒期也显著缩短。因此99.9%的感染者没有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疫情开始以来的任何时刻,重症和危重症患者不超过300人。

 

第二,疫情中大批未接种疫苗、未完成疫苗接种或者疫苗接种效果不佳的老人不幸死亡。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不超过三成,但占死亡人数的九成六,住院人数的八成六。死亡者近九成没打疫苗或只打一针。截止到3月17日,80岁以上老人至少接种一剂疫苗的比例仅五成六,在疫情开始的二月初更不超过两成。这些老人近七成接种灭活疫苗。70-79岁及80岁以上老人每百万人中的新冠致死率各为1463和8616,而60-69岁、50-59岁及40-19岁年龄组则分别为394、125和33。80岁以上、70-79岁、60-69岁及50-59岁不打疫苗与打两针或三针疫苗相比,死亡率分别高6.6、15.1、27.1和63.1倍。死亡者中已打三针疫苗的极少。

 

新加坡人口略少于香港,其总确诊人数也是刚刚超过1百万,但其60岁以上老人完成两针疫苗接种率高达95%,而且99%以上打 mRNA疫苗,结果其总死亡人数仅为香港的不足两成。新加坡80岁以上老人不打疫苗与打三针疫苗相比,死亡率相差24.8倍。但如果与注射两针疫苗相比,则相差4.1倍。说明注射第三针mRNA 疫苗十分必要。

 

亡羊补牢,香港目前采取为老人紧急接种疫苗、老人院闭环管理、为受感染老人处方口服抗病毒药物、为老人进行常规快速抗原检测、指定专门收治医院及逆向隔离未感染老人等措施,希望尽快降低其死亡率。

 

第三,BA.2感染儿童相对多见但其致病性在儿童中并没有增强。共九名受感染儿童死亡,其十万人致死率0.81,低于20-29岁、30-39岁与40-49岁年龄组的0.87、1.24和3.06。所有不幸离世的受感染儿童原本都有其他严重疾病。12-19岁年龄组不接种疫苗与接种两针或三针疫苗相比,死亡率高45.6倍。换言之,绝大多数儿童感染BA.2也是无症状或轻症,而且接种疫苗可大大降低重症或死亡。

 

第四,快速抗原检测在发现感染者及保护工作场所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市场上的优质抗原检测试剂特异性接近100%,对于核酸PCR检测Ct值25以下的感染者灵敏度也接近100%。抗原检测以快打快,而且其结果与传染性的相关性更好,有利于早隔离,特别是对有可能造成超级传播的感染者实现早隔离。在一周内每天连续进行抗原检测,其效果优于一周只能完成一两次的核酸检测。在香港进行的抗原检测全部是自测,有效减轻了医疗负担,也避免了人群聚集。香港第五波疫情初期,大批人群聚集等候多个小时进行核酸检测,而结果需要等待3至10天。出结果时感染者早已康复或至少不再有传染性,这样的核酸检测毫无意义,完全是做无用功。在此情况下盲目推动全民核酸检测,即使实施也无法清零。相比之下,每天一次全民抗原检测连续进行多次,效果更好。

 

第五,香港的医疗系统在这一波疫情中受到严重冲击但并未崩溃也不应崩溃。有人争论到底市民应该保护医疗系统使之免于崩溃,还是医疗系统应该保护市民免于疾病。其实两者相辅相成,并不矛盾。只有医疗系统不崩溃,市民的健康才能受到更好的保障。疫情暴发以来任何时刻,重症和危重症病人一共不超过300人。只要资源调配适当合理,只要取得公众的理解与支持,香港医疗系统不应崩溃也没有崩溃。绝大多数轻症患者不需要特别的医疗照护。即使是有高危因素而留院观察的病人,多数也只是以防万一。

 

疫情开始前,根据建议香港将出院病人的核酸检测Ct值从33改为45,希望能够尽早实现与内地通关,也将复阳病人全部收入医院。这些举措确实造成了疫情刚开始时大批无传染性的病人不合理占用宝贵医疗资源的情况。经过多次修订,目前Ct值只作为参考,一切留交主治医师作出专业判断。只要合理设计、不断调整、与时俱进并有效运作的风险评估和分流分层机制不倒,香港医院和医疗系统就不会倒。在此前提下,由心理医师、精神科医师及社会工作者等专业人士通力合作,通过遥诊等方式向无症状和轻症的感染者提供有效的辅导和支持,也是稳控疫情的重要一环。

 

第六,居家抗疫在抗击第五波疫情中发挥重要作用。由于各方努力,香港本轮疫情中家庭聚集只有三分之一到一半,比起当初武汉的情况有所改善。由于疫情严重确诊人数太多,方舱及隔离设施都无法完全满足需要。实践证明,香港相当一部分家庭完全有条件做好感染控制,有效遏制同住家人之间的交叉感染。方舱和隔离设施可以留给有需要有意愿的人士。根据BA.2的特点,隔离时间也应大大缩短。同时,隔离并非万能,不必要的隔离也会造成传播。整个香港第五波疫情就是从隔离酒店的一次不经意的交叉传染意外开始的。

 

总而言之,在大多数人从未接触该病毒的地区出现由奥密克戎引起的相当规模的暴发流行的机会较大。我们必须有备无患。当全世界大多数人都通过自然感染及积极的疫苗接种获得免疫力,我们必将迎来新冠世界大流行的最后终结。前路仍有荆棘险阻,但曙光已初现,恰如世界其他地区之所见。香港第五波疫情的教训,希望对其他地区的防疫抗疫有所启发有所裨益。

 


图片 原文链接:
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22221751.2022.2060137
 
 作者简介 

张柏轩,香港大学生物医学学院博士后研究员,多年从事流感病毒和新冠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的研究。

陈志平,香港大学生物医学学院研究助理教授,多年从事固有免疫信号转导的研究,曾阐明RNA结合蛋白PACT对流感病毒感染的抗病毒作用。
金冬雁,香港大学霍广文伉俪基金精准医学教授,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他是多本国际学术期刊的编委,也是美洲华人生物科学学会会刊《细胞与生物科学》的副主编。他和同事的研究曾发现并阐明了SARS冠状病毒干扰素拮抗蛋白及炎症小体激活蛋白的作用及分子机制。




640
2022年3月26日早晨,上海市闵行区,防疫人员排队进行核酸测试 | 拍摄:王一苇




金冬雁:

现在需要尽快给老人接种疫苗,而且是有效的疫苗



上海疫情已经持续一个月,仍不见拐点到来。我们应该如何甩开这波疫情?香港疫情的教训,对于上海当前的新冠疫情防控,有何启示?

 

香港大学生物医学学院教授、病毒学家金冬雁认为,现在的新冠病毒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没必要继续用封城+全民核酸检测的方式来对付它,因为对于接种过新冠疫苗的人来说,新冠病毒的致病性比流感还弱,当前最关键的就是保护老人,早日为老人接种疫苗。


采访 | 陈晓雪

责编 | 王一苇

 


1

集中隔离还是居家隔离?



知识分子目前,上海对于密切接触者、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实行集中隔离管理,次密接人员,符合一人一户或一家一户居家条件的,居家隔离,不符合条件的集中隔离观察。

对于上海这波疫情,有学者建议,为减少医疗系统的负担,避免医疗系统崩溃,建议密切接触者、无症状和轻型病人应该采取居家隔离,而不是集中隔离。

但有学者认为,上海目前还不具备整一套支持居家隔离的系统,在危机处理模式下,让上海分出大量精力去从头建设这套系统不现实。 


也有学者认为,上海在这波疫情暴发之前,可能没有按照密切接触者、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病人居家隔离去做预案,现在临时去改可能会带来混乱。


对此,你怎么看?

 

金冬雁这么找地方,给成千上万的人找隔离的场所,带他们过去,才会带来混乱。


现在,上海第一件事需要做的,就是停止集中隔离密切接触者。


而把无症状跟轻症的人拉走去救治他们,本来就是做无用功,这些人是不需要医疗照护的。把医疗资源都弄去照护这些人,这个事情本来就不应该做。


现在把无症状跟轻症的人拉去医院,拉去方舱,拉去关隔离设施,这三种都是不对的,而且如果说疫情继续发展的话,根本就没有可能应付。


香港就是例子,怎么应付?只有向现实低头,大家居家隔离。


知识分子居家隔离,大家很担心的一个后果是,全家感染。


金冬雁首先,武汉抗疫成功,就靠居家隔离。


为啥?因为受感染的人有4/5是没被发现的。对武汉疫情的研究已经显示,82%的感染者当时是无症状 [1],也就证明武汉受了感染的人有4/5当初不知道,或者是没告诉你。


那这些人在哪儿?这些人不是居家的话,是睡在马路上?当时他们是健康的,他没事能去方舱?所以武汉的成功就是居家的成功。


至于说一人传一家,是,武汉的一个经验教训,就是在武汉发生了比较多的一人传一家。


那是为啥呢?因为没有提供指引。


当时居家不居家,不由你决定,是由疫情决定的。如果卫生部门主动提供指引给大家居家,就可以防止一人传一家。如果说等到疫情无法控制,被动地让他去居家,最后的结果就是更多的一人传一家。


香港在这次疫情里头,一人传一家的比例比武汉要少得多,只有1/3~1/2是家庭感染。有大量的例子是全家只有一个人、两个人受到感染,而其他家人都没受感染,就是因为香港还是提供了一些指引。提供了指引以后,大家就是这样根据指引进行居家隔离。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人是打过疫苗的,本来传染期就非常短。


但你要隔离他,等他排上队可以去隔离点的时候,他都没传染性了。把这些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患者都拉去隔离,不是资源的浪费吗?再把这些人的密切接触者带去集中隔离,把大量宝贵的医疗资源全部用来处理这些事,不是资源浪费是啥?


知识分子但香港的政策是还是会集中隔离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的?


金冬雁香港提供了居家隔离的指引,而且很早就提出一个叫 “居家抗疫”(stay home safe)的计划,让密切接触者居家隔离,但还要隔离轻症、无症的人士。可实际上,香港大部分的确诊者都是在家隔离,因为在疫情高峰时核酸检测严重塞车,等到康复都等不到结果排不上队进隔离点。而到后来不少人抗原检测查出来阳性也不向政府报告。所以最近政府正在考虑推行强制性抗原自测。


知识分子居家隔离者,他们在家的时候有没有血氧监测仪器?


金冬雁慎重起见,高风险人士可自行购买血氧监测仪器,而香港政府准备向有需要居民派发的大礼包也有血氧仪。但99%的感染者其实不需要血氧监测仪器,只有极少数高风险人士才需要。现在新冠病毒的特点就是这样,99.9%以上的人是轻症无症,健康人要血氧仪也没用,自己感觉气短气促呼吸困难马上就医就好。香港目前就建立了遥诊、专线电话和指定照顾轻症者的23家政府诊所等机制,向居家的病人提供咨询和服务,还有一队专门的防疫的士负责居家病人来回于诊所的交通。


知识分子有的人可能也不具备居家隔离的条件?


金冬雁确实,隔离也是要分流。有条件在家的,你就在家,没条件的或者意愿特别强的,国家给你帮个忙,你去方舱里头一下。


在上海,在这些大的城市,就应该分层的。什么意思?有意愿、有需要隔离的人,他说我家里有老人,我家里头有小孩,我怕把小孩传染了,或者我家实在太挤,我这两居室住了6个人,这种情况就可以给他提供集中隔离。


但不要给所有人都提供。所有人都提供,到了一定的程度就承受不了。


想想看,好多人是不需要你提供隔离场所的,他家有五间房,甚至还有两套房、三套房干嘛非要他去隔离?而且他隔离的时候他也受不了。


但是有了居家隔离指引,每个人一间房,最好是有单独的卫生设备。如果需要共用卫生和洗浴设备的,感染者使用完一次以后,就用漂白水冲一次。


香港实行居家隔离以后,(根据医管局及港大内部掌握的数据推算)估计有六成以上的感染者没有在家庭发生一人传一家的情况,这也是一个实例。更别说是美国或其他地方。一人传染全家,并不是一定要发生的事。


另外,集中隔离不是万能的,集中隔离经常发生交叉传播。香港整个第五波,就是由一个隔离酒店,还是四星级的隔离酒店里面发生的交叉感染事故造成的,一个巴基斯坦妇女现在就传了几百万人了,就这么起来的。上海也发生过隔离酒店的事故,性质都是一样的。这些交叉感染传到社区,一样是灾难性的。


虽然现在强调一点,不能把无症跟密接放在一块,但总是要有人去提供服务,不仅有一小部分的医护人员,还要有给人家送饭的、做清洁的。这些人同样成了高危,也有机会传到社区的。


所以,隔离并不是万能的,也不可能万无一失,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观念。



640


2022年3月31日,上海市闵行区,一家美甲店被贴上了封条 | 拍摄:王一苇

 


2

抗原检测还是核酸检测?



知识分子说到抗原检测,有人建议,现在核酸检测结果有一定的滞后性,而且变异病毒传染性强,群体采样检测会导致群体感染的危险性升高,因此建议使用居家快速自测抗原的测试盒。也有学者认为封城+核酸普测,才是尽快压制病毒传播,控制总感染人数和重症人数的唯一手段。


金冬雁香港为什么搞到现在这步田地?有段时间也是要全民检测、封城、禁足,大批市民排好几个小时队等待核酸检测。


结果政府为了准备全民检测,其他的事情全耽误。香港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核酸检测要3天、5天、7天才能出结果。等这个结果出来,感染的人早已经好了。


现在上海也是一样,核酸检测至少要做8小时。能做到8小时已经不得了了,把所有的精力都去做了这件事,别的事情怎么做?


抗原检测比核酸检测更好、更简便,而且也更实际,是更适合中国广大地区需要的一个方法,特别是在上海这种情况下。


它是利用抗体来检测新冠病毒的病毒蛋白,没有病毒蛋白很难有阳性结果,其特异性接近100%(也就是说,在100个末感染者中,有100人的测试是阴性),在特异性方面跟核酸检测没有分别。如果在上海混样检查核酸,现在这么多阳性了,混10个样,混20个样,那不是全都是阳性的,那就跟吉林一样。吉林是什么?一看全都是阳性,因为20个人肯定有一个人中招了。


而且,核酸检测也会错。大部分核酸检测试剂假阳性、假阴性比抗原检测一点都不会少。特别是核酸检测把很多完全没有传染性的人都判定为阳性,早已是不争的事实。



640
2022年3月21日,上海市闵行区某小区第二轮核酸检测启动,居民们在居民楼下排队做核酸 | 拍摄:王一苇



知识分子有报道说,抗原检测的敏感性只有68%,也就是说对于100个阳性的感染者,只能检测出来68个。


金冬雁这样的试剂根本上应踢出市场。在香港,抗原检测对病毒量高的人敏感性是100%,即使检测不到病毒量低的,也没有多大遗憾。病毒量低,传染性也低,漏检也没有大的危害。


况且抗原适用于每天一测,连续测几天,敏感性及检出率远优于几天做一次的核酸。


知识分子有观点认为,抗原检测方法仅适用于新冠流行率很高的地区,作为自我健康监测手段。


金冬雁我刚才讲过了,第一,优秀的抗原检测试剂,特异性接近100%,它跟核酸是基本上吻合的;第二,它的灵敏度,对于PCR的CT值在25以下的人来说,也是接近100%。


而核酸检测的假阳性、假阴性是非常多的,不是说核酸检测就是无懈可击的东西,而且核酸检测要医护人员,要机器。在中国的广大的农村地区,资源缺乏的地区,根本就做不到。在中国的基层单位,只有抗原检测是实际的,跑到农村、跑到镇里头去,能做核酸检测?做不了怎么办?它都已经全扩散了,你都不知道。


知识分子是不是居家隔离用抗原检测,集中隔离用核酸检测更合适?


金冬雁取决于核酸检测容量。如果眼看检测的能力跟不上,就别一直坚持核酸检测。

 


3

老人怎么打疫苗?




知识分子关于老年人打疫苗的问题,有学者倡议在目前上海的高接种率的情况下,鼓励群众接种第三针,同时提高老年高危人群的接种率和加强率。也有学者认为,现在给老年人打疫苗不现实,需要的周期比较长,还要动员很多力量,而且即使完成了老人接种,也不能在本次疫情高峰度过之前看到疫苗的保护作用。


对此,我们可以从香港借鉴哪些经验和教训?


金冬雁现在这个病毒早就变了,还用过去的方法对付它,有必要吗?它比流感还弱,最关键就是保护老人。不保护老人,老人就会死掉,就跟香港一样。


现在早一天给老人打疫苗,早一天好一点,而且还可能挽救一些生命。真正尊重生命,就是得这么做。


当然,可以搞得更好,就是批准复必泰。为什么批复必泰?第一个它起作用比科兴要快,这是有证据说明的 [2-4];第二个,它两针以后的保护效果也比科兴两针的保护效果要高几倍。新加坡的数据说明了,香港的数据也说明了 [5]


如果是打科兴,确实打完三针效果才最好,但照标准流程打完三针以后黄花菜都凉了,要想快点起效果,就得赶紧批准复必泰,复必泰两针的效果肯定比科兴好,这是明明白白的。


老人本来免疫力就差。比较理想的做法是不管打科兴还是打复必泰,打完后隔一定时间就给他们测抗体,没有抗体就打加强针,该三针打三针,该四针打四针,一直打到测出足够抗体,中间的间隔时间甚至可以适当缩短。就是给老人开小灶,由医师作专业判断指导疫苗的接种。


知识分子前一段时间港大的医学院有个研究 [5],说打一针和两针疫苗,科兴保护老年人的效果和复必泰存在差距,但三针科兴和三针复必泰防护老人重症和死亡的效果接近。


金冬雁内地好多人对这个结果如获至宝,香港有些人也如获至宝。我不知道这篇论文的结论是怎么出来的,或者有什么我们不掌握的数据。


我根据现在公布的2022年3月19日有关60岁以上死亡人数及疫苗接种人数[6]算回去,如果不打疫苗,感染新冠的致死率是0.89%。如果打了一针以上疫苗,打科兴感染新冠致死率是0.12%,打复必泰是0.030%,之间相差4倍。


由于政府没有提供打一针、两针、三针科兴或复必泰的数据,我们在以下推算中只能仍以所打疫苗种类的总人数为分母,细分打一针、两针和三针对致死率的贡献。如果打一针科兴,感染新冠后的致死率贡献是0.088%(即一针科兴后感染死亡人数除以所有打过科兴疫苗的人数),如果打一针复必泰则是0.020%,之间相差4.4倍。如果打两针以上,打科兴后感染新冠的致死率贡献是0.035%,而复必泰是0.011%,之间相差3.2倍。如果打三针但不计混打,打科兴后感染新冠的致死率贡献是0.0017%,而复必泰是0.0023%。如果将混打同时计入科兴和复必泰的贡献,科兴是0.0022%,而复必泰是0.0031%。因打三针的死亡人数很少,统计把握度较低,所以只能说无论打三针科兴还是三针复必泰都很少死亡,对致死率的贡献都很小,而且相差不远,数据也仅供参考。当然你可以说统计总是会有偏倚的,例如打复必泰的人身体可能更好一些,打科兴的人刚接种完不久就暴发疫情等等。但这是真实世界的数据。应该说,科兴还是有保护效果的,没有其他选择还是要打科兴,而且要打加强针。但老人本来就是高风险人群,有条件获得更好的保护,还是应该劝说他们。


所以我们跟香港的老人和他们的家人说,也跟政府说,应该给老人打复必泰,因为复必泰打一针以后起作用快一些,完成整个接种的周期的时间短一些,提供的保护也更强一些。


因为现在香港已经规定,打科兴是要打完三针的,按标准流程打完三针已经太晚,疫情已经结束了。如果坚持打科兴,我建议特事特办,就是在医生指导下配合抗体检测加密接种次数并适当缩短接种周期,让老人体内的抗体尽快升起来。


老人打复必泰,副作用是很小的。香港也有专家说复必泰副作用很大。但问题是,老人本来就是免疫力弱,免疫力弱,打了疫苗本来反应就是低的,并不是那么高。


上海争论的是这个问题,香港争论的也是这个问题。


知识分子有观点认为,复必泰现在批准可能也来不及渡过这波疫情了。


金冬雁复必泰原来就有一定的库存,可以马上付诸使用。你要真正把人民生命财产放在第一位,真正珍惜生命,就应该马上批复必泰呀。现在没有一个疫苗有它好,干嘛一直不批?



知识分子在国内推广两针灭活加一针复必泰,还要必要进行测试或三期临床试验吗?



金冬雁为什么要测试啊?有几亿人用了这个东西,你还要测试,这就跟不批复必泰是一样的。科兴是在哪做的测试?国药是在哪做的测试?你想想看,科兴国药所有的三期临床试验都是外国做的,为什么在中国可以用,而到了复必泰重新在国内做试验才行?全世界用了几亿人,台湾、香港也都用了,你能说他们都不是中国人?香港有成千上万的人都用了,打了两针科兴以后再打复必泰。进入内地还要做测试,这是不讲道理。


知识分子老年人感染新冠后,是否应该直接治疗?还是应该集中隔离?还是也可以居家隔离?


金冬雁老年人隔离不隔离,视情况而定,不能一刀切。但一些有高危因素的人,一确诊就马上给新冠药物Paxlovid,不要等到他缺氧了再给他用。香港用Paxlovid也是非常有效的,已经用了几十万人了。

 


4

不清零就是躺平吗?



知识分子有批评说,如果这波不能快速清零,与病毒共存就是躺平。


金冬雁与病毒共存绝对不是躺平。我就举一个例子,最好的例子,当初好多人批评新加坡,说新加坡是躺平,但人家绝对不是躺平。


新加坡把所有事情都做好了,主动放开。新加坡打的疫苗都是mRNA疫苗,接种率98%,而且98%以上的人都打mRNA疫苗。新加坡的总感染人数与香港相近,人口也差不多,但感染后死亡的人数是香港的1/5。这就是最好的明证。它有一整套方案,很多都值得香港学习。


知识分如果打mRNA 疫苗、无症状或轻症居家隔离、使用辉瑞的新冠药物等措施有效,为什么美国还是死了那么多人,或者说如果这套方案要是可行,美国是否采取了类似的措施后,在数据上有一些改变?


金冬雁美国的情况当然也是复杂的。它有一部分人反疫苗,死的大多数人也是没有接种疫苗的人。何况美国经过大规模的流行以后,死的人根本就没有分清,是die with covid(死亡时有感染新冠),还是 die from covid(因新冠而死),没把这两个分清楚。


香港也是一样,香港没这么坏,99.9%的人都是轻症、无症。香港现在公布的结果是,我们只有四成左右去世的感染者,是 die from covid,其他的是die with covid,他感染了,但是去世(并不一定是因为感染)


知识分子美国没有做这个统计吗?


金冬雁美国肯定还有很多人是die with covid,因为它的统计本来就是这样。例如,在马路上撞伤了一个人,到了医院一测伤者是阳性的,但很快去世了,这就算进去了[7,8]


我们要看到,实际情况是,美国现在开放了,而且它的疫情基本上都已经结束了。另外,要看一件事,美国打过疫苗的人,新冠病死率是多少?是0.1%以下。美国是这样,欧洲和新加坡也是这样,香港60岁以下的人也是一样,只有0.0056%。


所以为啥人家认为对于打过疫苗的人来说,新冠病毒比流感还要弱,是跟感冒差不多的一个病毒,就是这么回事,死亡率已经在千分之一以下了。 



 参考文献:下滑动可浏览)

1.https://www.thelancet.com/pdfs/journals/lancet/PIIS0140-6736(21)00238-5.pdf
2.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2034577
3.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21)01429-X/fulltext
4.https://papers.ssrn.com/sol3/papers.cfm?abstract_id=3822780
5.https://www.medrxiv.org/content/10.1101/2022.03.22.22272769v1
6.https://www.coronavirus.gov.hk/pdf/5th_wave_statistics/5th_wave_statistics_20220319.pdf
7.https://wpde.com/amp/news/nation-world/man-who-died-in-motorcycle-crash-counted-as-covid-19-death-in-florida-report-07-18-2020
8.https://www.cdc.gov/nchs/pressroom/podcasts/2021/20210319/TRANSCRIPT_STATCAST_031921.pdf


制版编辑 | 姜丝鸭



参与讨论
0 条评论
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
订阅Newsletter

我们会定期将电子期刊发送到您的邮箱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