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分子》为什么报道韩春雨、不报道艾滋病疫苗?-资讯-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为什么报道韩春雨、不报道艾滋病疫苗?

2017/08/11
导读
《知识分子》的主编也同样会有失误。欢迎批评指正,特别是及时发现我们的失误。

► 艾滋疫苗,图片来自timesofislamabad.com


撰文|知识分子


最近,中文媒体热烈报道强生药厂的艾滋病疫苗,号称效果非常好。


对于艾滋病这么重要的疾病,出现了几十年来人们孜孜以求的疫苗,《知识分子》为什么不报道?


原因很简单:我们遵循科学新闻的报道标准。


那么,我们为什么在2016年5月报道韩春雨的研究?


同样:我们遵循科学新闻的报道标准。


《知识分子》毫无疑问是中文媒体在科学新闻报道方面最为严谨、水平最高的,没有之一。


这也是因为我们有较高的标准。


这不是说,我们的报道会达到百分之百的准确。一个存在有一定时间、报道面有一定广度的媒体,一定会出错。差别在于是否有意、出错率多高。


我们不报道强生的艾滋病疫苗,因为现在没有可以值得报道的成果。其他中文媒体是按强生药厂自己的发布,而不是发表的科学论文,强生也没有提供数据,只是结论性宣称。在科学技术新闻方面,只能算厂家宣传。所以我们不予置评。其他中文媒体其实也有反弹。我们如果报道,可能是报道专家和其他媒体对强生做法的批评,这是新闻,而强生号称的成果,常规是等它的论文经过同行评议,在学术刊物发表。如果公司发布,需要有特殊理由为什么是自己发布,而且应该展示资料,让专家研判。否则,就是商业炒作。


同理,中国最近有家大学教授的公司号称发明了新方法,但其论文只在未经同行评议的网上储存器放置,《知识分子》没有去参加其记者招待会,也没有报道,但为了避免万一忽视,《知识分子》征求和收集了一些专家意见。我们不愿成为厂家的免费广告发放场地。


那么,我们为什么报道韩春雨的研究?


1)韩春雨的研究当时已经在《自然·生物技术》发表,这是经过国际同行评议的、可信度较高的学术刊物。


2)我们用了专家评价。因为学术刊物虽然普遍质量较高,是学术界能够尽可能保证质量的场景,但也不可能万无一失。就韩春雨的研究,我们请的专家,包括做同类工作的专家。


以上两点,是国际上媒体报道科学新闻的常规,我们都做到了,而且采用了多位专家的评论、尤其是做同样工作的专家。


3)我们有没有吹捧韩?没有。我们的第一篇报道,一片赞扬,原因是当时所有被访谈的人(和热议韩春雨的群体)都是正面,如果有一个负面,我们肯定可以提到,但如果没有专家批评,那么《知识分子》不能自行编造批评,更不能显得高明地无中生有进行批评。


4)我们从来不怕争议,即使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和著名数学家丘成桐争议大型对撞机,我们也是如实报道,我们没有动机对韩春雨就一面倒,而都是实事求是,也就是说最初一个星期,事实上,在我们的报道之前就有群体热烈赞扬,我们了解情况后如实报道。


5)我们自己确实也没有看出有问题,但我们的编者按说明了“不是说他会得诺奖”,而“诺奖级”的说法是以后的媒体制造的新闻。事实上,最初的反对韩的意见并非指出韩的研究有问题,而这种意见得到的反弹是对提意见者的激烈人身攻击,演变成基本讨论韩春雨研究之外的问题。更有形成挺韩派与反韩派的架势。这些都不值得《知识分子》报道。


6)等到一旦有文章认为韩春雨的研究有问题后,《知识分子》也照样报道,因为这是科学讨论的常规,不是个人攻击,而是用事实发言,《知识分子》报道负责任的言行,而不参与讨论者之间的个人情绪。


7)不乏对《知识分子》有多个批评,我们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我们不可能专注批评,因为当中国、当世界有科学进展时,我们自然要报道,而且当然是正面的报道。我们也不可能经常直接断定研究的问题,而是以报道专家意见为主,除非离奇的明显的作弊、造假、欺骗,如中国有人没有论文也没有专利就动用央视和新华社在黄金时段给公司发长篇的欺骗性报道。


学术刊物再好,好到很多人梦寐以求的有一百多年历史的《自然》、《科学》或代表几十年来生物学发展的《细胞》,都发表过当时没有意识到问题、后来发现问题很大、需要撤稿的文章。《知识分子》的主编也同样会有失误。欢迎批评指正,特别是及时发现我们的失误。


  


附哈佛大学博士后、艾滋病研究青年学者王宇歌对强生HIV疫苗新闻的解读


艾滋病疫苗距离成功还很远


撰文 | 王宇歌 (哈佛大学博士后)

责编 | 叶水送

 

8月9日,《北京日报》报道了强生HIV疫苗的新闻,该新闻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转发。事实上,这则新闻来源于7月24日国际艾滋病协会 (International AIDS Society)年会(IAS 2017)强生公司日本子公司杨森制药公司的口头报道(oral presentation)[1]。该报道更新艾滋病疫苗临床试验APPROACH1/2a [2]期合并研究的进展,但没有给予结论或关键数据。

 

APPROACH研究所应用的候选疫苗具有一定创新性,它选取了“嵌合疫苗”策略(Mosaic-basedvaccines)。其疫苗初次免疫采取由美国波士顿BIDMC医学中心Dan Barouch博士开发的腺病毒载体Ad26 [3,4],并应用分子克隆技术在Ad26载体中插入11种全世界流行的HIV-1亚型的关键结构基因gag-pol和膜蛋白基因env,该载体由杨森制药公司获取后进行商业化生产后形成专利产品AdVacÒ。

 

APPROACH研究是一个多中心、随机、对照、双盲临床1/2a期合并临床试验 [2],在美国、卢旺达、乌干达、南非、泰国一共招募了393名受试者,主要目的是测试疫苗的安全性、耐受性和免疫原性。该研究在给予受试者两次AdVacÒ初次免疫后,给予了HIV-1 C亚型膜蛋白胞外域gp140进行加强(和/或AdVacÒ,并给予铝佐剂)

 

目前,关于该研究的报道主要两点误解。第一,APPROACH研究的临床终点数据还没有被披露,该疫苗的有效性“能预防性降低HIV暴露后感染率94%;在6次病毒暴露后,能够实现66%的彻底保护”这一结果并不是APPROACH的临床试验结果,而是之前Barouch博士在恒河猴上进行的“临床前”研究结果。而HIV疫苗人体临床试验的保护力则需要在疫苗临床试验全部完成,甚至完成数年后才能获悉。

 

第二,该临床试验在给予受试者第三次注射后,在部分试验翼(research arm)诱导了100%的抗体反应。这里需要指出,首先,杨森制药公司并没有公布具体的临床试验分组细节,所以不知道是哪一试验翼,其疫苗免疫策略和该试验翼受试者人数更不得而知;其次,基于其基本免疫策略给予HIV-1 C gp140加强,gp140加强这种免疫方法较容易在实验动物和人体内诱导出HIV抗体,但HIV疫苗的目的是诱导出具有保护力的抗体,尤其是针对HIV的特异性中和抗体。杨森制药公司披露的部分前期结果中并没有给予所诱导抗体的中和活性、抗体的广谱性的结果 。

 

目前该疫苗2a期研究已结束(受试者免疫过程及12个月免疫后随访已完成),其安全性、耐受性和免疫原性数据尚待公布。值得期待的是,强生公司已决定尽快开展着重评价其有效性的2b研究。并已计划2017年底及2018年在南非率先开展相应的临床试验。

 

HIV疫苗研究在过去的10年经历了诸多起伏。采取同类型载体,腺病毒载体的著名临床试验Merck Ad5 [5]及HVTN 505 [6]相继在2007年和2013年报道失败,并给HIV疫苗研究领域带来了沉重的打击。然而,科学家努力的脚步并没有停滞。2009年,由美国国防部和泰国政府联合开展的RV144 HIV疫苗试验在3期临床终点获得了31%的保护力,接近成功。而随着HIV膜蛋白三聚体SOSIP的解析和蛋白质工程技术的发展,诸多良好的候选疫苗浮出水面,Mascola和Burton在今年相继报道了在恒河猴体内诱导出中和抗体的喜人结果。

 

HIV疫苗研究的道路虽然曲折,但这个过程为免疫学、生物制剂改造、临床试验开发、临床统计学、乃至整个预防医学领域带来了诸多经验,更为现代转化医学赋予了深刻的内涵。

 

 参考资料


1.http://www.ias2017.org/Media-Centre/Press-Releases/ArticleID/92/Advances-in-vaccine-and-treatment-research-open-new-doors-in-the-fight-against-HIV

2. ClinicalTrials.gov Identifier: NCT02315703https://clinicaltrials.gov/ct2/show/NCT02315703

3. Barouch, et al. Nature. 2012. 482 89-94.

4. Barouch, et al. Cell. 2013. 155531-539. 

5.http://www.aidsmap.com/Merck-HIV-vaccine-fails-trials-halted/page/1428416/

6. https://en.wikipedia.org/wiki/HVTN_505

制版编辑:常春藤

参与讨论
0 条评论
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
知识分子是由饶毅、鲁白、谢宇三位学者创办的移动新媒体平台,致力于关注科学、人文、思想。
订阅Newsletter

我们会定期将电子期刊发送到您的邮箱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