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主义者骨折风险更高 | 一周科技
撰文 | 茴 香 蛋炒饭 郑 颐
责编 | 何义均
● ● ●
1
嗅觉刺激使某些哺乳动物更爱运动
图片来源:Pixabay
嗅觉对于哺乳动物的日常活动至关重要。为了适应自然选择,哺乳动物的嗅觉化学感受器和神经回路常会配合他们的行为习惯一起进化。本月25日《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的一篇文章研究了嗅觉系统和小鼠自主运动行为之间的联系。研究人员利用自愿跑轮(VWR)这种小鼠自愿的运动行为,选育出更爱运动的小鼠品系,通过与普通小鼠比较,发现它们的几种化学感受受体具有遗传差异,这使它们对气味的感觉不同于普通小鼠,从而刺激这些小鼠更愿意运动。这表明,运动习惯的个体差异可能是由对特定气味的差异化感知所造成的。
文章链接:
2
重组病毒可对癌细胞进行靶向轰炸
图片来源:Svetlana Atasheva and Dmitry Shayakhmetov
溶瘤病毒是一种可以优先杀死癌细胞的病毒,但它要在临床上发挥作用首先得穿过人体免疫系统的层层屏障。而在本月25日《科学·转化医学》的报道中,病毒研究人员现在已经绕过了这一障碍。他们重组了人类腺病毒,使得该病毒不容易被先天免疫系统捕获。这样就可以将病毒注入血液,大量的溶瘤病毒能够直接传递到肿瘤中发挥作用,并且不会引起危险的机体大规模免疫反应。
文章链接:
3
斑胸草雀惊人的 “语言天赋”
图片来源:Pixabay
斑胸草雀是一种原产于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的观赏鸟。它们不仅颜值高,叫声也十分可爱有趣,深得广大养鸟人的青睐。本月发表在《科学进展》上的研究发现,这些小可爱们可以识别特定同伴的独特 “歌声”,并从鸟群中快速地找到它,实验中用到的小可爱们平均可以识别出42只不同同类的特殊叫声。此外,它们还可以记住彼此独特的声音长达几个月甚至更久,这种较强的记忆能力与性别无关。斑胸草雀通常由50到100只鸟组成一群,它们的叫声除了用作求偶外,还会用于彼此之间的定位,如果有一只鸟与大部队走散了,就可以通过叫声来呼唤同类,从而返回大部队。这种较强的声音记忆与识别能力赋予了斑胸草雀在其社会群体中生存的能力,假如它们出现在《蒙面歌王》节目中,可能会抢尽风头吧。
文章链接:
4
商业采伐促进了高原植物的伪装进化
为了不被捕食者发现,许多植物都会进行伪装,更高明的伪装就意味着更高的生存几率。上周发表在《当代生物学》上的一项研究表明,人类的商业采摘行为推动了横断山脉上梭砂贝母(Fritillaria delavayi )的伪装进化。梭砂贝母的茎是中药药材 “贝炉” 的来源,近年来不断上涨的价格导致它们被大量采摘。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测量了来自不同种群的梭砂贝母与其生长环境的匹配度以及它们的采集难度,并通过和当地人交谈评估了每一地区的采摘量,最终发现梭砂贝母的采摘量与其伪装程度有关。对比自然界中食草动物的采食,商业性采摘造成的选择压力无疑要大很多。
文章链接:
5
小小蚂蚁,也有坚硬的矿物质外壳
切叶蚁和它的矿物质 “盔甲”
坚硬的矿物质外壳在甲壳动物(如龙虾、螃蟹等)身上十分常见。但奇怪的是,进化史上与甲壳类一脉相承的昆虫,却从未被看到类似的结构。本月24日,科学家在切叶蚁(Acromyrmex echinatior)的工蚁身上,第一次发现了昆虫的矿物质 “盔甲”。这个 “盔甲” 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富含镁的矿物结晶(CaMg(CO3)2)。随着切叶蚁不断成长,矿物质也会不停积聚,最终形成一个能覆盖几乎整个外骨骼的保护层,从而大大增加了外骨骼的硬度。有了这一身 “盔甲” 的保护,切叶蚁更能在与竞争者或入侵者的较量中存活,也更能抵御一些致病真菌的感染。这一发现对理解生物外壳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图片和文章链接:
6
素食主义者骨折风险更高
图片来源:Pixabay
近年来,吃素变得愈加流行。然而,牛津大学的一项新研究指出,素食者的骨折风险比非素食者的更高。研究人员通过分析超过17年的跟踪调查数据发现,总体而言,全素食者(严格不吃任何肉类、鱼类、蛋类和奶类的人)的骨折风险比非素食者高43%;若具体到骨折部位,其腿骨以及其它主要骨骼(包括锁骨、肋骨以及脊椎)的骨折风险则比非素食者分别高出105%和59%。于髋部骨折而言,无论是全素食者、鱼素食者(不吃肉类但吃鱼类)、还是蛋奶素食者(不吃肉类或鱼类,但会摄入蛋类和奶类),骨折风险也都比非素食者更高(分别高出131%,26%,25%)。研究者认为,这也许是因为素食者通过饮食摄入的钙和蛋白质含量较低,而钙和蛋白质是维持骨骼健康的重要营养成分。不过研究者也指出,一些别的营养成分也可能对骨骼健康有影响,需要未来更多的探索。
文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