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作家与科学家的“交锋”:中国人缺乏想象力吗?-资讯-知识分子

科幻作家与科学家的“交锋”:中国人缺乏想象力吗?

2020/11/20
导读
11月20日15:00,直播开启,点此预约。

11月20日, “2020腾云文化周” 系列直播的第一期 “科幻作家与科学家对话” 直播即将开始。

对话的双方,一方是著名科幻作家陈楸帆,一方是天体物理学家、香港大学太空研究实验室执行主任、起源太空创始人兼CEO苏萌。

陈楸帆多次获中国科幻小说银河奖、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更是最早打入美国科幻杂志的中国作家之一。

对陈楸帆来说,科学是科幻的养料,为了准备新作,他最近正在翻阅十几万字的科学论文。

而作为高能天体物理学最高奖 Rossi Prize 最年轻的获得者,苏萌当下正致力于 “上天挖矿”,他希望让太空的广阔资源为人类和地球所用。

作为科幻爱好者,苏萌正逐步把科幻变成现实。

同时,腾云也邀请到一位特别嘉宾:

南方科技大学人文科学中心教授、著名科幻作家吴岩,他将作为特别主持参与到本场对话中。


活动开始前,腾云就本次直播的几个关键话题与吴岩老师聊了聊,以此作为开端。这些话题分别是:想象力,科幻与科学的关系,科幻的作用,人文和科学的融合。

扫描下方二维码,选择 “开播提醒” 预约直播。


●            ●            



分享人 | 吴岩
南方科技大学人文科学中心教授
著名科幻作家


关于两位嘉宾:
陈楸帆×苏萌


腾云:我们先聊一聊本场活动的两位嘉宾,为观众作一个简单介绍。您如何看待陈楸帆的创作?


吴岩:我这几年我追作品追的不多,但是《荒潮》《开光》我看过,我觉得楸帆有几个特点:


首先,他是站在今天的国际科幻前沿的作家。比如写与 “脑” 有关的话题,写意识和机器之间的关系等话题,这些都是前沿课题。他做人工智能写作的尝试也很值得肯定。


另一方面,我觉得他很关注中国的发展。比如《荒潮》就写了福建老家发生的电子垃圾的故事。


类似他这样的作家还有夏笳、郝景芳、飞氘、宝树、江波、阿缺…… 人太多了。青年作家是科幻的希望,楸帆是个领头羊!


腾云:还有苏萌老师,他是本场对话中的唯一的科学家,也是一位科幻迷。


吴岩:苏萌代表了我这些年经常打交道的一类科学家,他们对科幻特别感兴趣,而且思想常常超出他们所研究的东西,超出的很远很远。我特别重视他们,我觉得他们这样的做法,恰恰是深谙科学本质的做法。


科学精神与想象力、创新和未来是相关的。他们的介入,让科幻和科学两个领域更多融合且相得益彰。



话题一:

如何理解 “想象力”?


腾云:除了科学、科幻,这场活动还有一个关键词,就是 “想象力”,这也是南方科技大学人文科学中心重要的研究方向。您怎么理解想象力?


吴岩:我在南科大成立了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也给学生开了一门叫《想象力入门》的课。想象力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能力,和思维等能力等其他能力是一样的。


怎么发展想象力?在一定程度上,与其说是发展想象力,不如说是保护想象力。


我们要去研究,通过什么形式能够不让社会的变化、人的成长把想象力压制掉。


我们找到加拿大教育家基兰·伊根的理论,在不同时段分别去孕育想象力。为此,我们还做了一个教材:《科学幻想:青少年想象力与科学创新思维教程》,分别从不同年龄段增进人的想象力。


腾云:所以您认为这个世界上最有想象力的人在哪里?


吴岩:走在各行各业尖端的那些人,我觉得他们中多数是很有想象力的。


比如特朗普,其实他很有想象力,他从商业尖端走到政治尖端。还有一些科技尖端的从业者,如诺贝尔奖获得者,马斯克就更不用多说。


因为人到了尖端以后,前面就没有什么路可循了。原来是跟跑,到一定时候要领跑。领跑就要探路,探路就需要靠想象力。


所以我说只有打头这些人想象力发展得最好。要从他们那里提取经验,学习他们的思考方式。



话题二:
科幻与科学之间是什么关系?


腾云:我们这场活动还会探讨一个话题,就是科幻和科学之间的关系,您会如何解读二者的关联性?


吴岩:科幻文学是一种文学,而文学其实是普通人对时代的一种反映。科幻作家都是普通人,只不过对科技时代更加敏感。


不要把科幻当成科学的幻想,这点非常重要。虽然也有科学家写作,但毕竟是少数。当他们写科幻的时候,他们已经变成了一个普通的人。


所以我反对一种观点,即认为科幻和科学发展之间有密切关系,如科学发展了科幻就发展,或者科幻发展带动了科学的发展。我觉得没有这么直接的线性关系。


腾云:从某种程度上说,科幻作家和科学家都是 “面向未来” 的。那么我们可以预测未来未来吗?这也是您的一个研究方向之一。


吴岩:未来问题比较复杂。


上世纪中叶以来,人们改变了预测未来的说法,认为未来需要人类去创造。现在,未来无限度侵入了现实,是“未来已来”的状态。


有人说:未来昨天晚上已经到了。所以我们非要应付这种快速降临的未来不可。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正在开发的未来智慧教育显得特别有用。


想象力和未来智慧,是我们第三波教育所必须的内容。中国教育已经走过两波了,第一波从1949-1978,主要是做知识教育,因为我们需要劳动者;第二波教育从1978到现在,让学生学习怎样活用知识,这就是所谓的能力教育,我们也因此赶上了世界的步伐。


现在,我们在一些方面逐渐走向领跑、走向无人区,前面没有路了。想象力和未来智慧就是时代要求的新的能力和素质。



话题三:
科幻有用吗?


腾云:我们为什么需要科幻?


吴岩:为什么要需要科幻?因为科幻小说带给我们未来智慧,辅助我们丰富想象力。


至少,科幻能让我们习惯变化。


在国外,大家都说科幻是关于变化的文学,我的版本是:一旦看过100个未来,当你遇到第101个未来时,就不会感觉突兀。100种应对方式你都见到了,还不能应对第101种吗?


腾云:作为科幻作家及研究者,您觉得科幻有什么用?


吴岩:我在《科幻六讲》中提到,科幻有四个用处。


第一,它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科技时代的感知。


科幻作家对科技时代的感知有时可能比科学家还敏锐,这就是为什么刘慈欣的作品被那么多科学工作者追捧的原因。感知和放大感知,就是科幻作家的拿手做法。


第二,科幻作品也有很多的谋划。科幻作品有很多是人的愿望,这个愿望其实就是对未来的设想和谋划。


第三,科幻作品有对科技发展的批判性。


科幻作品常常对一些技术或科技走向颇有微词,例如基因编辑,还有人工智能的自由发展。作家常常认为,这么做完全不对了,这么做已经把人带入歧途了。当然,他们说这些话都是有原因的,故事会告知你原因是什么。


第四,科幻有一种抚慰作用。


科技时代下人很紧张,每天都生活在越来越紧张的社会上,科幻作品给你一个想象的世界,让你在这个世界中历险,成功、失败、反思、警醒。这个过程让你远离紧张,逐渐平心下来,然后你再回到生活去应对真实世界的变化。这个时代需要想象世界的抚慰。这也是奇幻作品、穿越作品爆红的原因。


这四个方面是科幻作品特别重要的作用。



话题四:
人文与科学的融合为什么重要?


腾云:您之前有说过您正在筹备一个人文天文台?为什么要在人文中心建立一个天文台?


吴岩:我们的天文台已经做好了,欢迎大家疫情过后来观星!


为什么人文中心会设这样一个天文台?


天文学是最早把人文和科学逐渐分开的一个学科。如果你回溯到伽利略的时代,就能看到那个分叉点。科学与人文由此走上两条道路。科学开始以实验验证一切,人文呢,继续在无休止的辩论中拓展人类思维的疆界。


现在我们又把天文台重新搭建在人文中心了,我想它的象征意义是:我们想要重回科技和人文共融的时代。


人类的路还很长,没有必要这么早分道扬镳。齐头并进,携手共进,融合发展才能更好地协助人类走向未来。



对于这场对话
你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
欢迎通过留言告诉我们



2020 腾云·文化周


“腾云·文化周” 是2020腾云峰会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的一次新鲜尝试。

我们对“流动的边界”进行了拆解,聚焦文化传承、网络文学、科幻文化、电子游戏、新媒体艺术等文化议题,设置了6场对话和分享活动,邀请14位各领域专家、探索者,与阅文集团、《知识分子·赛先生》《天涯明月刀》等合作伙伴一起,打破边界、让文化流动起来。


参与讨论
0 条评论
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
知识分子是由饶毅、鲁白、谢宇三位学者创办的移动新媒体平台,致力于关注科学、人文、思想。
订阅Newsletter

我们会定期将电子期刊发送到您的邮箱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