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小麦过敏,这种疾病也不能吃面食
导语 :馒头、花卷、包子、烙饼、披萨、面包……如果忌掉这些小麦面粉做的食物,你能接受吗?除了小麦过敏,还有这样一类疾病——乳糜泻,也会让人不能吃面食。乳糜泻有哪些症状?如何对患者进行营养治疗?又该如何选择无麸质饮食?
撰文 | Qianqian Ni
制版 | 赵利
● ● ●
乳糜泻(Coeliac disease:CD)易感人群在摄入麦麸物质(gluten)后,会引起慢性小肠吸收不良综合症,这个过程是由自身免疫介导[1]。
目前,乳糜泻在欧洲以及北美地区的发病率大约为1%[2]。在中国慢性腹泻的患儿中有乳糜泻的存在,也有成人病例报道[3]。有分析强调,随着人们饮食渐渐西化(例如食用面包,披萨等),中国人群中乳糜泻的发生率变得越来越普遍。
乳糜泻的临床特点
乳糜泻的典型症状为消化道的表现,包括:
周期性腹痛、腹胀
胃气胀
常期便秘
慢性或间歇性腹泻等;
患者常伴有:
厌食以及小肠吸收障碍导致贫血
体重减轻
生长发育迟缓等
少部分幼儿有典型消化道的症状表现,而多有肠外症状,例如:
牙釉质缺损
生长不良
缺铁
肝病等
肠外症状可能是某些患者的唯一症状。还有部分患者无明显病症,这些患者为高危群体,通常需要筛查才能发现。
另外,某些疾病患者也是乳糜泻的高发人群,包括1型糖尿病、唐氏综合症、威廉氏症候群、特纳氏综合症、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以及肝脏疾病[4]。
乳糜泻患者的营养治疗
患者一经确诊,就需终身坚持无麸质蛋白质饮食(Gluten-free diet),这是唯一被认证以及有效的治疗方法。
麸质是小麦、大麦和黑麦中普遍存在的蛋白质,也就是面筋,能增加面食的咀嚼感。麸质也经常出现在酱油、陈醋等调味料中。在现实生活中要完全避免含麸质的食物是不可能的,因此目前认为摄入麸质每天小于10毫克较为安全[5]。
图 | 北美市场上的无麸质产品:无麸质饼干、华夫饼、无麸质面包粉
因为乳糜泻患者要尽量避免含麸质食物,他们或许要面对营养不均衡的挑战,如缺乏矿物质、食物纤维、维生素B群、蛋白质等,或者过多摄取脂肪、单糖等。为此,提高无麸质饮食的营养价值对患者来说十分重要。
图 | 一种无麸质华夫饼的制作成分:
大米粉、土豆粉、玉米粉、木薯粉、藜麦、苋菜等。
在过去几十年的研究里,许多无麸质食物的传统成分为玉米和大米。现今,很多研究发现伪谷物、坚果、种子以及豆类或可替代大米和玉米,从而提高无麸质食物的营养价值。
跟玉米和大米相比,伪谷类(如藜麦、苋菜)和豆类(如大豆)含有较高的脂肪、高质量蛋白质、食物纤维以及矿物质。伪谷类比谷类、蔬果还高出7%-10%的食物纤维。另外,藜麦 (78mg/100g)以及苋菜 (102 mg/100g)的叶酸含量也比小麦(40 mg/100g)高。伪谷类还被认为含有丰富的维生素,例如维生素B2,C和E。这些证据证明,伪谷类和豆类含有更高的营养价值,或许可以被用于治疗乳糜泻病症。
图 | 一种由小米、苋菜、荞麦、藜麦
制作的无麸质婴儿米粉
无麸质食品标签
除了乳糜泻,还有其它麸质不耐受疾病,例如:疱疹样皮炎,小麦过敏,非乳糜泻麸质敏感及麸质失调,这些人群也需要控制每日麸质的摄取量,进行无麸质饮食的治疗。
在选择食品的时候,明确的食品标签可以有助于购买到有保障的无麸质食品。在欧美国家,无麸质产品标签需注明“Gluten free”。
图 | 标注“Gluten Free(无麸质)”的意大利面
美国食品药物管理署 (FDA) 于2013年颁布无麸质食品标签的最终规则,指出无麸质食品标签需满足每公斤食物小于20毫克的麸质[6]。欧盟国家 (EU Commission Regulations)也有类似法例规范无麸质食品标签: 每公斤食物产品不得超过20毫克的麸质才能标注"Gluten free"; 每公斤食物产品小于100 毫克可以标注 "very low gluten"(麸质含量非常低)[7]。
然而在中国, 食品标签上还处于推广普及的阶段,无麸质食品的标签还未能达到规范。在这一方面,政府或者食品加工厂或许可以提高意识,加强合作将标签管理规范化。
图 | 加拿大乳糜泻疾病协会认证的无麸质食品的标志
小结
国内的乳糜泻病例虽然没有欧美国家多,但是由于饮食习惯的转变,此病例也趋向普遍化。此病症除了典型肠内病症表现,许多幼儿多伴有肠外病症,使得不易于分辨,这或许也是大众对此类疾病没有给与足够关注的原因之一。
此外,一旦确诊乳糜泻或者其它麸质不耐受的疾病,需严格控制每日麸质的摄取量。政府必须强化食品标签系统规范,以帮助有需要的人购买到有安全保障的无麸质食品。
参考文献:
[1] 王歆琼, 许春娣. 乳糜泻诊断与治疗进展 [J] .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7,32( 19 ): 1452-1455. DOI: 10.3760/cma.j.issn.2095-428X.2017.19.003
[2] Zimmer K.P. Nutrition and Celiac Disease. Curr Probl pediatr Adelesc Health Care. 2011; 41: 244-247.
[3] Yuan J. L. et al. The tip of the celia iceberg in China: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PLoS ONE. 2013; 8(12): e81151. doi:10.1371/journal.pone.0081151
[4] Leivers C et al. Coeliac disease. Paediatrics and Child Health. 2014; 24(11): 481-484.
[5] Gobbetti M. et al. How to improve the gluten-free diet: The state of the art from a food science perspective. 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2018; 110: 22-32.
[6] FDA.https://www.fda.gov/Food/GuidanceRegulation/GuidanceDocumentsRegulatoryInformation/Allergens/ucm362880.htm
[7] Food and Drink Federation.
https://www.fdf.org.uk/resources/Gluten%20labelling%20doc_7.pdf
版权声明:
本文由《健康学人》负责撰写,欢迎转发。投稿、转载及商务合作请联系:healthcaresci@hotmail.com,或添加微信号JKXR_KK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