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畜之间的致命接触 鉴古知今的深刻反思-深度-知识分子

人畜之间的致命接触 鉴古知今的深刻反思

2020/08/01
导读
庚子鼠年,流年不利。


撰文 | 游苏宁

责编 | 李珊珊 


庚子鼠年,流年不利。新冠肺炎的全球肆虐,不仅导致全人类的各种活动按下暂停键,而且已逾千万人的感染和超过50万人的驾鹤西去让我们唏嘘不已。此时重温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大卫•奎曼8年前出版的《致命接触》一书,在身临其境中感触良多,作者当年充满睿智的深刻洞见一语成谶。


阅读这本书,如同经历了一场有关传染病的百科全书之旅,奎曼通过采访科学巨擘和参与科学野外科考,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埃博拉、疟疾、SARS、艾滋病等人畜共患传染病的故事,又通过分析典型个案,从其暴发的线索中探寻规律。


作为誉满全球的科学记者,奎曼并非专业的科学家,但他是专业作家。凭借多年的探访经验以及浪迹天涯的实地科考体验,奎曼游刃有余地介绍了全球多种传染病的来龙去脉。年逾古稀的他不仅是妙笔生花的新闻记者,更像是一名神探,锲而不舍地探究疾病的起源。


在书中,这位科学记者不仅显示了自己对病毒相关的多学科知识的博闻广识,还将其融入引人入胜的故事之中,潜移默化地普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他以妙趣横生的方式讲述了许多重要的流行病学理论及其产生的背景知识。最后,奎曼还指出,病毒的历史比人类还长,因此,应该说我们才是地球生态的入侵者。人类侵入动植物的家园,虽遭凶猛的野兽和恶劣环境的顽强抵抗,但日益壮大的人类还是前赴后继地所向披靡。


掩卷遐思,这本好评如潮的科普名作,不仅介绍了多种已有传染病的知识,而且几乎预言了新世纪的这场不期而遇的新冠肺炎。作者除了利用翔实的调查数据介绍多种疾病的病因及传播过程之外,还前瞻性地提出了令人深思的问题:下一场全球性疾病何时到来?


抽丝剥茧的敬业之旅

在这本超过500页的皇皇巨著中,奎曼回顾了人畜之间令人不堪回首的致命接触,所涉及的内容从章节的标题中便可见一斑——“亨德拉病毒与马”、“埃博拉病毒与大猩猩”、”疟疾”、”SARS病毒的传播”、”Q热、鹦鹉热和莱姆病”、”毒性增强”、”空中的宿主”、”艾滋病的传播”……

这是一位能将复杂科学问题抽丝剥茧却依然保留其完整性的大师。通过将科学调查的严谨性与悬疑小说的悬念完美结合,作者使得这本书成为了一部引人入胜的科普佳作。

对每一种所涉及的疾病,他都会亲临现场,采访相关专家,参与野外科考。本书记述了科学家们多项惊险的探索之旅:在中国网捕蝙蝠、在孟加拉制作捕猴陷阱、在刚果围捕大猩猩,他们试图探访每一种疾病的发源地,以探寻人类大范围感染疾病的根源。所有这些故事中,笔者认为最精彩的是有关SARS的那一章,许多细节作为曾经历过2003年那场疫情的笔者自己都闻所未闻。

人类是一种相对年轻的灵长类动物,其第一例病毒性传染病是1901年发生的黄热病。人畜共患病是指动物传染给人类的疾病,其数量远比人们想象得多,艾滋病、流感等均归于此类,它们目前已经成为许多重要病毒传染病的主要根源。因为野生动物中会一直存在着感染者,彻底消灭人畜共患病相对而言非常难。将这类疾病集中看待似乎更能证实达尔文的睿智之思,这是达尔文所揭示的真理中最黑暗、众所周知但又不断为人所遗忘者,即人类也是动物,和其他动物在起源和繁衍、疾病和健康方面密不可分。

回眸历史,尽管产生病毒的原因各异,疫情的暴发有着各种偶然因素的推动,但从某种角度来说也是必然。这是因为人类的过度扩张而导致世界失去了平衡,相比各种动植物的泛滥,人类才是真正的暴发。在最近几个世纪中,人类以其他物种无可比拟的速度增长,挤压了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让它们身上携带的古老病毒有着与人类近距离无限接近的可能。最终,奎曼坦言,所有的一切都取决于人类的行为。


病毒传播的规律探究

正如书中所言,所有生物的基本生存规律都是优胜劣汰,病毒感染生物只是为了生存和繁衍。人畜共患病的病因大多为RNA病毒,它们高度进化,变化多端,适应力极强。

RNA病毒复制极其迅速,倾向于制造急性感染,在短期内杀伤力很强,然后销声匿迹。这类病毒不仅数量多,而且突变率高,通过制造大量的病毒变种来弥补其容易出错、单一及不稳定性等缺陷,从而实现及早和频繁传播之目的。

RNA病毒的适应能力较强,能够在宿主体内适应、隐藏且大量繁殖,并有能力迷惑动物体内的免疫系统。感染病毒后,生物体的免疫系统本能地会去清除病毒,而为了自保,病毒只能先下手为强;而为了繁衍,它们必须不断感染新的宿主。

病毒的传染性和毒性时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动态中保持平衡。对病毒宿主的探究发现,贮存宿主作为携带病毒的主要“容器”,不会因为携带病毒而大规模灭绝,而是可以与病毒处于完美的共存状态。而对于中间宿主,如SARS的果子狸、埃博拉的大猩猩等将病毒转移到人身上的宿主,它们或许也会被病毒感染而患病。而进化,通常会降低病毒的毒性,使病毒与宿主趋向于“更加相互包容”的状态。

在人类大规模暴发的流行病中,最主要的宿主是蝙蝠与猩猩。蝙蝠几乎是大型传染病的主要贮存宿主。作为先于人类存在于地球上的动物,蝙蝠与生俱来就携带了多种病毒,由于能够飞翔且具有较快的新陈代谢能力,蝙蝠能有效避开病毒的攻击,能够在地球的生态环境中达到与病毒“和谐共处”。

已知SARS、狂犬病、埃博拉等都是通过蝙蝠感染人类。究其缘由,蝙蝠种类繁多,占所有哺乳动物种类的25%;其数量巨大,又喜欢群居;它们有着非常古老的血统,大约在5000万年前就进化成现在的模样。这些特点不仅有利于病毒的传播,也导致了病毒的多样性。


由于与人类极其相近的生物性,黑猩猩是许多疾病的中间宿主,这些病毒不仅祸害人类,也没有放过黑猩猩族群。埃博拉病毒就曾造成了黑猩猩的大批死亡,而当地的土著居民因为举办宗教仪式或巨大的利益诱惑,把携带病毒的黑猩猩带入人类活动之中,从而导致许多病毒接触人类后直接暴发。


鉴古知今的深刻反思

通过饶有趣味的动人故事,书中从科学的角度对人畜之间的致命接触进行了历史性回顾。

从生态学角度看,地球上最为严重的一次生物数量大暴发就是智人数量的急速增长。如果一个群体生机勃勃,人口密度高,其中存在新发传染病的话,暴发只是时间问题。1997年就有专家预测到冠状病毒将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2003年的SARS和当下的新冠肺炎均被言中。就自然界而言,人是相对较新的物种,当暴露给病原体时,常常由于抵抗力弱而被传染。

人类传染病中,有60%是由动物引发,如:鼠疫、埃博拉、艾滋病等。反思我们的行为,人类侵占了过多的自然资源,除了导致物种灭绝,生态多样性遭到破坏,也给自己带来了无限的麻烦。

从基因的角度来说,病毒也需要生存与传播,大量野生动物的灭绝迫使它们要找到新的宿主,而数量庞大又喜欢群居的人类无疑是理想的新宿主。病毒被播散到人体内,遭遇到全新的环境与条件,经常引发致命的破坏。与此同时,病毒通过快速进化和变异,让人防不胜防。

对人们熟知的疾病,奎曼借助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进行了全新地阐述,尤其是对HIV起源的追溯,通过详实的科学资料证实,艾滋病是1908年在喀麦隆由猩猩传给人的,随后缓慢传播到全世界。作者坦言,正是那些筚路蓝缕负重前行的人中骐骥,通过浪迹天涯地追根溯源,才初步揭示出病毒传播和致病的规律。

书中关于艾滋病传播的故事非常出神入化,情节尤为引人入胜。在一个猎人与猩猩的殊死搏斗中,撕裂的伤口让病毒与人类产生了第一次“接触”。由于贩卖黑奴贸易,这个猎人被带到刚果,把首都的一处村庄变成了“病毒村”。而此时,艾滋病病毒尚处在潜伏阶段,还需要一次变异才能达到现在的水平。病毒蛰伏50年之后,当地人口激增给了病毒生长及变异的可能性,从而导致了艾滋病的暴发。

通过回顾栉风沐雨的擒凶之路,作者奎曼依据人类历史上最近3次的传染病暴发规律,准确预测出下一场大范围流行病也会起源于动物传染病,新冠肺炎的全球肆虐被作者不幸言中。


人类行为至关重要

奎曼认为,人类是世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人类繁衍的历史就是与疾病抗争而不断发展壮大的历程,是排除万难得以生存繁衍的历史。

进入21世纪,拜科学技术进步所赐,医疗卫生条件日趋完善,人类的平均寿命不断提高,全球人口超过70亿并还在不断激增,这导致我们所面临的生态环境今非昔比。而病毒性疾病的多次暴发,仿佛是造物主对人口激增的刻意报复,是为了维护生态多样性对人类采取的物种灭绝行动。2003年SARS的暴发,最终导致全球32个国家和地区8422人被感染,919人死亡。

SARS没有大范围流行,通常被解读为纯粹的运气。SARS能被迅速控制,最重要的因素可能是其出现症状在先、传染在后的特点使得患者在达到传染高峰之前就能被确诊、收治并隔离。作者提醒我们,SARS的突然踪迹全无并不代表病毒的彻底消失,暂时隐藏的病毒随时可能卷土重来。无论是进行隔离检疫,还是实行病毒根除方案,抑或派遣疾病调查员,都不足以帮助人类抵御下一次流行病的暴发,此时采取理智的预防措施或许能减轻疫病的附带损害。

书中,“下一场大瘟疫”何时暴发这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并没有被回避掉,而是使用一种恰当的科学严谨性被融入了叙述之中——也许新冠肺炎会像SARS一样突然消失,或者有一天卷土重来,结果实在难以预测。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人类的行为至关重要。如果我们不改变人类的生活习惯,无视对地球环境的破坏,总有一天还会有新的病毒袭击甚至毁灭人类,这不仅是大自然对自身的一种保护,也是维护地球上物种之间平衡之所需。

反观本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暴发,便是由于病毒携带者在出现明显症状之前就具有非常强的传染性所致。迄今为止,全球逾千万人被感染的现实提醒我们:人类应该从病毒身上学到规律,如果依然毫无节制地增殖人口和破坏环境,很快就会自取灭亡。

不仅如此,正如作者所指出的,疫情中最难控制的新流行病是人们对疾病的恐慌。精准预测的困难不应使我们对此视而不见、准备不足、并认为新出现和再次出现的人畜共患病是无法逃脱的宿命。我们应该用实际行动替代预言,改善科学基础以提高应对水平。无论今后发生什么,都将取决于科学、政治、社会习俗、舆论、民意和其他形式的人类行为,以及我们如何做出回应。

掩卷遐思,全书始终贯穿着作者倡导的“同一健康”之理念,体现出更高层次的人文关怀。奎曼坚信,在回顾人类所经历的各种传染病时,更需要反思人与野生动物、自然以及生态系统的关系。只有野生动物与生态系统都健康,人类才能获得长久的健康保障。 


(游苏宁,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原社长兼总编,中国期刊协会原副会长。)


制版编辑 | 栗子

参与讨论
0 条评论
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
《赛先生》微信公众号创刊于2014年7月,创始人为饶毅、鲁白、谢宇三位学者,成为国内首个由知名科学家创办并担任主编的科学传播新媒体平台,共同致力于让科学文化在中国本土扎根。
订阅Newsletter

我们会定期将电子期刊发送到您的邮箱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