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复:顺境而长的福建少年-专栏-知识分子

严复:顺境而长的福建少年

2019/07/30
导读
几十年以后,他成了一个被人称为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的、非同凡响的普通人。

方秀气而灵动的环境,使他思想活跃,独树一帜;碰上一位懂兼容并蓄的老师,使他善于取其精华,博众家之采;父亲早逝,家道败落,使他选择了不要钱还倒贴的船政学堂;艰难漫长的“留学幼童”计划破土而出,使他搭上了开眼看世界的轮船。冥冥之中,他顺着环境,蓬勃生长。


(图源:travel.qunar.com)


撰文 | 老多

编辑 | 宁茜


我们的穿越就从19世纪中期,准确的说是1854年开始。


这一年中国出了两件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事情,什么事情呢?第一件事是珠海人士容闳,那年他从美国耶鲁大学毕业,这个已经灌了满肚子洋墨水儿的广东仔没在美国多呆,一溜烟儿跑回了祖国。第二件事是那年的1月8日,福建侯官一个小山村里,有个男孩儿出生了,他的名字叫严复,严几道(1854-1921)。这是两件小事,小到几乎没人知道,那大事呢?


广东仔容闳回国以后,立刻开始了他艰难而又漫长的“留学幼童”计划,十几年以后的1872年,一群拖着大辫子、脚蹬布靴、懵懵懂懂的少年,作为第一批官派留学生登上了开往美国的轮船。这件事可不小,后来中国许多著名人物,比如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理、复旦大学开创者唐绍仪;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唐国安等就出自这批留学生。那个福建侯官出生的小男孩严复、严几道呢?几十年以后,他成了一个被人称为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的、非同凡响的普通人。


不一样的启蒙思想

什么叫启蒙思想家?咱们中国,自古就有老子、孔子、墨子等等一大堆圣贤,这么牛一国家,还需要谁来给俺们启蒙?中国确实很牛,可老子、孔子和墨子这些大圣贤们都忘了教俺们老百姓一件事儿,啥事儿呢?发展科学技术!结果科学技术让西方的洋人占了先。所谓启蒙就是把已经在西方发展起来的科学以及先进技术和思想带进中国。这件事在严复以前就没人玩过吗?确实已经有不少人在玩,比如大明朝有一个跟洋和尚利玛窦一起翻译《几何原本》的徐光启老先生(1562-1633),还有写了一百卷巨著《海国图志》,比严复大整整一个甲子的魏源,魏默深老先生(1794-1857),另外还有直接开工厂,造洋枪造洋炮的洋务运动,这些都对中国起到了很大启蒙作用。


不过严几道和他们玩的启蒙不太一样,前面的那些学者和洋务运动玩的是所谓“以夷制夷”,啥叫“以夷制夷”呢?就是把洋人的技术,洋枪洋炮赶紧学来,用洋人的洋枪洋炮去对付洋人,跟现在说的“山寨”差不多。可严复觉得光山寨不行,他觉得不但要学洋人造坚船利炮,同时还要学习西方的思想,啥思想?哲学思想、民主思想、科学思想,这一下严复、严几道先生就成了西方哲学和科学思想在中国最早的传播者和启蒙者。照美国著名汉学家史华慈的说法:“他是认真地、紧密地、持久地把自己与西方思想关联起来的第一个中国学者。” [1]


1840年,大清朝曾经无敌天下、骁勇善战的几万八旗子弟被几千个扛着洋枪洋炮的英国佬给打败了,受到屈辱的中国人突然惊醒,魏源先生一百卷的《海国图志》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写的,《海国图志》是一本介绍世界地理的书,是应林则徐的嘱托而编著。虽然是本世界地理书,但魏源在这本书里还教给大家许多怎么对付洋人的战法,他在第一卷《筹海篇》写道:“攻夷之策二:曰调夷之仇国以攻夷,师夷之长技以攻夷。”[2] 啥意思呢?他说,攻打洋人的策略有两种,一个是调动洋人的仇敌攻打洋人(这些仇敌还是洋人,比如让美国佬打德国佬),另一个是学会用洋人先进的技术去攻打洋人,这就是后来大家都知道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著名段子。接着不服输的中国人为自强而兴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没过多久洋务运动不但把洋枪洋炮、架着加农炮的铁甲巡洋舰学来造出来了,也把其他好多外国的洋玩意儿,比如洋火、洋纸、洋伞也都学来造出来了。


可那时候中国人对洋人其他方面,比如科学思想、教育制度怎么样呢?还是没当根葱,基本属于不屑一顾,包括魏源这样的学者,还有洋务运动领袖李鸿章那样的洋务派人物,他们还是把尧舜、孔孟之道视为最高境界,还是喜欢玩“俗人昭昭,我独昏昏”,比较务虚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几千年传统的铁杆粉丝。可这时候怎么会冒出个严几道来呢?这可能和他出生的地方多少有点关系。


南方水土的滋养

中国人有个习惯,喜欢自称是南方人或者北方人。中国的南北方和美国当年南北战争时期南北方的概念完全不一样,这里所说的南北方只是把居住在中国长江两边的人,做了一个大致的区分,政治观念、宗教信仰还有民族精神毫无区别,比如那时候无论南方人或北方人,男人都留根儿大辫子,女人都裹小脚儿,私塾里念的书也都是“人之初,性本善”。


不过,虽然都是大中华的一部分,长江两岸的自然景色还有老百姓的生活习惯,确实还是有不小的区别。严复的家乡福建就和北方中原一带的景色完全不一样。福建侯官是现在福州市的闽侯区,属于武夷山东南的闽浙丘陵地带。太平洋上温暖潮湿的海风穿过重峦叠嶂,吹进山谷,让这里的山山水水变得十分秀丽。崇山峻岭之中,古木参天,流水潺潺,小山村周围摇曳着一片片翠绿婆娑的竹林,在如此优美环境下生活的人也多少会带点儿浪漫的气息。


当一个身材瘦小,却又古灵精怪的小伙子,欢笑着跑在竹林之间,追逐光着小脚丫的小妹妹,和满脸冒着傻气、大个子的北方憨娃,在一片满是烟尘的黄土地上追赶野蛮女友的感觉肯定大不相同。所以尽管都属于中国文化传统,气氛却会有些不一样。于是这个美丽动人的地方也出现了一些不太一样的小伙子还有学者。


就像牛顿、爱因斯坦并非生来就是个伟大的物理学家一样,严复也不是一个天生的启蒙思想家。严复小时候和那时所有的孩子一样,是做好了面壁十年、苦读诗书,然后考取功名的一切准备的。那时候读书和现在不一样,现在读书的目的就算也是为了将来混个差事,高中毕业以后就可以根据自己将来的理想,去考不同的大学。比如想当舰长就去考海军指挥学院,当大法官就考政法大学,想做个盆满钵满的大商人,就去读财经大学,要想将来混个中科院院士当当,那起码也得读北大或者清华。


可严复小时候没这些,那时候想混个武状元就去习武练拳,想当文状元的就去私塾里听老先生给你讲诗书,所谓诗书的内容除了四书五经,就是来自古代各家圣贤的经典。而且老师只让你摇头晃脑地背诵各家圣贤的诗书,背不下来就要挨手板,至于圣贤写诗写书的时候在想什么,关于思考这件事老师不会教你,其实他自己也不知道。读诗书能读出“黄金屋”,能读出“颜如玉”,也能读出启蒙思想家?这不是天方夜谭吗!不过严复能从读诗书的书呆子变成启蒙思想家,就是因为他在福建闽侯这个美丽动人的地方,碰上一位比较邪门儿的老师,这是咋回事呢?


邪门儿老师的影响

生活在大地方、正儿八经的读书人,比如京城或者咸阳、开封、南京府这些大城市里的书院、私塾里读书、教书的文化人儿,都各自抱着汉学、宋学、桐城派或者考据派某个先贤的大腿不放,很少有人想起来去玩兼容并蓄。生活在边远山区,却又美丽如画小山村里的乡下学者们,也许觉得反正也不会有啥大出息,于是各家都去看看,都去玩玩,严复碰上的就是这么一位在当时非正统的、比较邪门儿的老师。这是怎么回事呢?故事是这样的。


严复10岁的时候,父亲为他请来了一位塾师,这个塾师通晓各家理论,而且比较赞成顾炎武,他玩出一套宋学、考据派并重的论点。所谓并重就是博众家之采、兼容并蓄,不但读宋学,同时还玩顾炎武的汉学,而且写文章玩的是桐城的风格。虽然这位老先生只教了严复两年就去世了,但他这种治学态度和方法却对严复的一生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我们看到黄少岩(严复的塾师——作者)为他12岁的学生规定了学习宋、元、明三代杰出思想家的处世态度和思想倾向的任务。思索一下,就会发现,严复后来对斯宾塞宇宙论的形而上学体系和对穆勒逻辑归纳法与经验主义所抱有的同样热情,正是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他的老师糅合‘汉’学与‘宋’学价值的苦心,……。” [1]


什么叫“对斯宾塞宇宙论的形而上学体系和对穆勒逻辑归纳法与经验主义所抱有的同样热情”呢?其实就是兼容并蓄,斯宾塞和穆勒是两个风格不太一样的哲学家,斯宾塞很严肃,玩社会学、法律,穆勒是个自由主义者,反对宗教专制,崇尚自由。不过史华慈这里只说了宋学和汉学,其实严复还是一个非常地道的桐城派,严复比他说的更能兼容并蓄。


严复原本也是想苦读诗书,然后考取功名。可他的命不好,恩师死了以后不久,父亲也没了。父亲是当地挺有名的郎中,所以老爹活着的时候家里生活还算不错,他死以后家里没钱了,严复那时才12岁。而他的少年时代,正是曾国藩、李鸿章等玩的洋务运动如火如荼地兴起的时代,就在严复老家不远的福州马尾,一个叫做船政学堂的洋务学校刚刚鸣锣开张,船政学堂按现在的话说就是海军学院。发起和掌管学堂的船政局大臣沈葆桢是严复的同乡,也是他父亲的好朋友,在沈葆桢的举荐下严复来到船政学堂读书。


那个时代,进船政学堂读书,不像现在考上海军学院那么风光。不但如此,那时不学儒家的国学而去上什么洋务学校是一件非常没面子的事情。为招揽人,船政学堂不但免学费,还每人每月发给三两纹银以补贴家用。不要钱还倒贴?不去白不去!于是严复来到船政学堂。船政学堂分造船学堂和驭船学堂两科,造船学堂用法文教学,驭船学堂用英文。由于严复入学考试考了个第一名,第一名有资格选择上哪个学堂。他选了后者,也就是用英文讲课的驭船学堂,没想到,这个选择改变了严复的一生,也造就了一位中国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


严复如何成长为伟大的启蒙思想家?请看今日二条


参考资料

[1] (美)本杰明·史华慈著《寻求富强——严复与西方》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0

[2] 【清】魏源撰 《海国图志》 长沙 岳麓书社 2011 

参与讨论
0 条评论
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
《赛先生》微信公众号创刊于2014年7月,创始人为饶毅、鲁白、谢宇三位学者,成为国内首个由知名科学家创办并担任主编的科学传播新媒体平台,共同致力于让科学文化在中国本土扎根。
订阅Newsletter

我们会定期将电子期刊发送到您的邮箱

GO